照顾好新生儿保暖,莫要生成疾患
刚出生的新生儿,离开从母体温暖的环境来到新环境中,幼嫩的机体对外界气温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尤其是寒冬腊月出生的婴儿,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安危,因为寒冷会导致新生儿硬肿症,甚至会发生严重后果。但如果保暖过度,同样会给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新生儿的保暖问题不可不慎。
保暖二三事
当胎儿在母体内的时候,其体温要比妈妈高出0.5°C,出生后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即使分娩室温度达到24°C,还是比新生儿体温要低13°C,加之新生儿本身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等特点使其散热更快,出生后1小时内新生儿的体温就可降低2.5°C,在中性温度下约6~8小时新生儿的体温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之后的一两天内新生儿体温仍不稳定,所以生后头2天,尤其在冬天要加强保暖,以免能量散失。
保暖观察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较差。按体表计算,每公斤体重面积要比成年人的多2.7倍。再加上新生儿皮下脂肪层相对较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成人低,因此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比成人的快4倍。如果护理不当,长时间受到寒冷的刺激,体内的能量就会大量散失。一旦新生儿的体温降到35°C以下,其皮下脂肪组织就会发生凝固,皮肤变硬。如果完全靠新生儿自己来保持和调节体温正常非常困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
专家方案
为了使新生儿能够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专家建议宝宝出生后应注意以下3点:
(1)注意分娩保温。分娩时一定注意产房的保温条件,准备好保温设施,关好门窗,避免冷气进入。并且在新生儿降生后,要立刻用柔软的毛巾或小棉被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防止受凉。
(2)注意衣服适宜。宝宝的衣服应以保暖、柔软舒适、简单、厚薄适度为原则,不要里三层外三层地给宝宝穿衣服,过于厚重的衣物会使得宝宝四肢的活动受到限制,影响宝宝的活动能力。另外,宝宝的腰带也不要系得过紧,否则会妨碍新生儿呼吸。
(3)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新生儿的体温很容易随着外界温度的高低而波动。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容易使新生儿体温骤然增高,甚至发生“脱水热”。因此,宝宝的卧室一定要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4~28°C为宜。
(4)注意提高适应能力。专家提醒说,3周以内的婴儿其实是可以在室内进行空气浴的,时间不要太久,每次1~2分钟,但温度不应低于20°C。如果有条件最好进行水浴,入浴时室温应控制在18~20°C之间,水温应控制在35~36°C之间,给新生儿洗澡时动作要迅速,洗好后立即用大毛巾被边擦边包裹。另外,要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免疫力强,不易患病。
知识导读
在家中,爸爸妈妈有两种方法可以粗略估计婴儿的体温:一是触摸,如果新生儿的小手暖而不出汗,说明不需另外再采取保暖措施了;如果热而出汗,说明体温升高,在37.5°C以上;如果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C,就要采取措施了。二是观察,如果宝宝的面色潮红,有可能是保温过度;皮肤发凉,面色苍白,可能是保温不够。不管是过热还是过凉,都会给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必须尽早处理。
TIPS:蒙被过暖引起窒息综合征
数九寒天,爸爸妈妈都会担心宝宝着凉,除了给宝宝穿上新做的棉衣外,还要用棉被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还要铺上电热毯,外加热水袋。殊不知,新生儿蒙被过暖导致的窒息综合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代谢旺盛,能量需求相对成人要高,需要的水分相对成人也大,但对缺水缺氧的耐受性却比成人差。宝宝被过度包裹时,如果温度过高,身体就会散热困难,为了调节体温,宝宝必须大量出汗,严重者就会造成脱水,甚至导致体液循环衰竭。此外,被窝里极易引起缺氧,宝宝的脑子因缺氧会迅速发生脑水肿,进而颅内压增高引起抽搐,而抽搐又加重氧的消耗,造成恶性循环。脑细胞脱水加上缺氧,会引起脑组织的一系列病变,常常会危及宝宝的生命。侥幸存活的患儿,也常会因脑组织损害严重,而留下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聋哑、呆傻、癫痫、瘫痪等后遗症。
因此,在寒冷季节里,新手父母一定要学会科学护理,让宝宝安全地度过冬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