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系由缺氧或产伤引起的。早产儿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而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28周但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各方面发育不完善易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存活者可能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二三事
在婴儿出生前或出生过程中及出生以后,一切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的因素都可导致颅内出血。①胎儿期:若母亲患有心脏病、血液病或子痫等疾病可使胎儿缺氧或供血不足。产前孕妇曾使用全身麻醉剂或镇静剂等,可抑制胎儿的呼吸中枢,引发缺氧。②生产中:胎儿头过大或产道过小、急产、臀位产、高位产钳和多次吸引器助使胎儿头部受挤压而引起产伤性颅内出血,以足月较大的婴儿多见。③生产后:若新生儿出生后缺氧,由于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由毛细血管渗出,而产生颅内出血。
病症观察
患儿的症状体征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关。早期多呈兴奋、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呕吐、拒奶或抽搐,重者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双眼直瞪、凝视。晚期进入抑制状态,嗜睡、面色苍白、呼吸浅慢、全身肌肉呈松弛性瘫痪、原始反射消失,最终进入昏睡状态。
专家方案
患儿应在医院进行及时救治和监护,给予止血、控制惊厥、降颅压等治疗。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1)一般护理:保持患儿安静,以减少加重出血的机会或诱发痉挛,患儿取头高位(300C),右侧卧位,一防唾液倒流入气管,可用鼻胃管法维持营养,重症给静脉营养。
(2)严密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血氧饱和度、血糖的监测、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各项参数的监护,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3)呼吸道管理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面罩加压给氧或使用呼吸机给予辅助通气。
(4)静脉通道管理 保持静脉通畅,使抢救治疗药物能迅速有效输入。
知识导读
新生儿颅内出血指发生于新生儿期的颅内任何部位的出血,临床以颅内压增高、呼吸不规则、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症状为主要特征。按出血部位,可分为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混合型出血等 6 种。
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
因本病的发生与分娩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在产前应加强孕妇的保健工作,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妊娠,预防早产。
(1)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2)发现胎动过快或过慢时,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3)产前检查胎儿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孕妇骨盆异常或高血压等病时,应到医院分娩。对有缺氧史或产伤史新生儿,早期积极治疗常常获得良好效果。
(4)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给予安慰,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尽早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少脑损伤。减轻家长的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对早产、难产、手术产及产时有窒息的新生儿都应在娩出后给予特别护理,并肌内注射维生素K1。加强NICU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室每天早晚开窗,应用动态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4次。温箱地面、桌面每天用消毒液擦拭1次。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要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护理用具尽量用一次性或专人专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