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宝口吃,家长教育莫心急

宝宝口吃,家长教育莫心急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如果宝宝急于将话说出口,就会出现口吃的现象。因为有些宝宝口吃,可能是因为某些生理机能不够健全或病理原因造成的,应该及早解决,以免耽误宝宝学说话的时机。有时候,孩子口吃并不是病理原因或者词汇不够、语言技巧不成熟所致,而是父母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造成的。

宝宝口吃,家长教育莫心急

幼儿的言语发展要经历一个脑嘴协调、学习表达的过程。两三岁的幼儿正是言语发展的起步阶段,掌握的词汇量很少,表达能力有限。遥想正确表达自己观点,对他们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因此,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犹豫、吭哧、停顿和重复,也就是“口吃”。但是,如果家长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却有可能将这种现象延续下去,给宝宝留下终身遗憾。

宝宝口吃二三事

很多时候口吃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当口吃的孩子知道说话停顿是不好的习惯后,会特别注意自己讲话的方式。但是越是在意,越是紧张,口吃的情况就会越严重,挫折感导致孩子会尽量避免开口说话,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到了学校,孩子宁愿装作自己不知道答案,也不愿张口说话,以免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出丑。

宝宝口吃观察

宝宝在最初学说话,乃至后来能表达一些想法时,通常都不可能十分流畅,这是由于宝宝的词汇还不够多或语言技巧还不够熟练,才使得他们无法立刻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此时,如果宝宝急于将话说出口,就会出现口吃的现象。

专家指出,其实,大部分小孩在某些阶段或某些情况下都会出现口吃现象,比如:当他疲倦、兴奋或处在特殊的状况或环境中时,他便可能口吃,这不需要太过担心。但同时,专家也提醒说,家长也不能一味地毫不在意,如果宝宝出现口吃的情形太频繁,造成孩子极大的困扰,或者孩子到了两岁半还不能讲话,那么就应该带他到医院就医。因为有些宝宝口吃,可能是因为某些生理机能不够健全或病理原因造成的,应该及早解决,以免耽误宝宝学说话的时机。

专家方案

如果你的宝宝是由于某些病理原因造成的口吃,那么应该及早到医院就医。如果你的宝宝不属于病理原因,那么父母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比如:

(1)与孩子讲话时,要注意放慢速度,尽量讲些他能立即体会的事情,不要问他过多的问题,尽量表达你的感觉,与他分享你的经验,这样,可以鼓励孩子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2)如果孩子口吃,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口吃的现象表现出不耐烦,否则他会非常在意,从而使口吃更严重。当孩子努力的想说完一个句子时,请不要插嘴帮忙,鼓励他自己讲完。

(3)如果你的宝宝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并且在阅读时有困难,那么你可以和他一起大声地读出来,这样可以减轻他因为害怕口吃产生的心理负担。

(4)孩子在讲一些他们非常熟悉的人、事或者物时,通常会比较流利,因此你应该多鼓励孩子将这些事。

(5)平时多注意孩子讲什么事时容易口吃,那些会让他口齿伶俐,这样可以避免一些让他尴尬的情况。当你需要他回答问题时,如果他不能表达,可以让他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以帮助他说话时的信心。

(6)利用一些方式帮助孩子说得流利,例如:念童诗、数数字、表演节目或者唱歌等。

(7)和孩子真诚地谈谈口吃的问题,让他知道你很了解他的难处,他并不需要刻意去隐藏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在你面前为此而紧张。

知识导读

真正的口吃实际上就是语言能力发展迟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最为常见的是耳聋,或者由于孩子未能接受正确的语言刺激,例如:僵化的教育方式,或父母很少与其交谈造成孩子的大脑未能及时接收有效的语言信息,而造成语言能力发展迟缓。通常,男孩子发生语言障碍的机会比女孩子为高,双胞胎的语言能力发展会慢于平均年龄的婴幼儿。有时,语言能力迟缓也可能是因为语言肌肉、咽喉或口腔等生理缺陷造成的。此外,如果是大脑中控制语言的部位发生某些异常,也可能发生语言困难。

TIPS: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口吃

有时候,孩子口吃并不是病理原因或者词汇不够、语言技巧不成熟所致,而是父母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造成的。比如孩子做错事,家长强求其说出错误原因,而事实上2~3岁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孩子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宝宝很担心所说的话会招来父母的斥责,因而不知道怎样来回答,但在父母的逼问下,又不得不说。这时,孩子的回答就会断断续续。家长注意在宝宝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或者你希望他们说话的时候,即使你再生气,也不要打断他们,以免孩子因过于紧张而造成心理压力,使孩子出现结巴。此外,专家还提醒说,小孩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如果孩子周围的环境中有口吃者,他很容易因好奇而模仿,如果不及时制止,也会导致习惯性口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