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流行性出血热二三事
流行性出血热是春季最容易传播的一种人鼠共患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常发生在3~6月份,在农村及城镇都有发病,多途径传播,病情复杂,易误诊误治,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病症观察
■ 流行性出血热的前期症状表现为
(1)发病急,病初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泻、腹痛等非特异性表现。非特异性是指这些表现并非本病所特有,也可见于其他病因时。
(2)发热:发热是本病患者必有的表现,多为高热,多数为弛张热(24小时体温波动2°C以上)或稽留热,少数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短者3天,长者10天左右,在高热时可见畏寒或惊厥。
(3)“三红”表现:患者面色如酒醉样,颈部及肩、胸部皮肤潮红,称为“三红”现象,系皮肤充血表现。同时可见出血现象,皮肤黏膜见针尖大小出血点,有时呈索条状排列,重则呈紫癜样溢血,见于腋窝下、胸前、背、颈、上肢、口腔软胯、眼结膜等处。
专家方案
■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
[发热期治疗] 卧床休息,抗病毒,调整免疫功能;减轻病毒血症与血管损害;补充消耗的体液,预防休克,保护肾功能。
[低血压休克期治疗] 抗休克分秒必争,尽快稳定血压,减轻肾缺血,保护心、脑等主要脏器功能,预防多系统脏器衰竭。
[少尿期治疗] 主要是防治肾衰及其并发症,重点应针对少尿型肾衰及其移行阶段的治疗。严格限制入量,稳定内环境。全身支援疗法、促进肾功能恢复。加强排泄,改善尿毒症状,积极防治并发症。
[多尿期治疗] 加强营养,递增高蛋白与高能量饮食,注意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性休克与低血钠、低血钾。
[恢复期治疗] 继续加强营养,检测尿常规和比重以及其他血、尿生化指标,及时评价肾功能,并用补肾中药治疗。
知识导读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在春夏季较易发病,3~5月居多,主要与老鼠活动频繁有关。灭鼠与接种疫苗相结合是主要预防措施,住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如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地的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许多人喜欢在办公室里存放零食,打开的零食易引老鼠,也要当心。
TIPS: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目前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黏膜及胃肠黏膜感染;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可以看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老鼠。
因此,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这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有效、最科学、最经济的手段。
还有,灭鼠、防鼠是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每年至少应在春季疫情高峰期前和秋季高峰期前举行大规模灭鼠。
其他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做好食品保管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做好个人防护,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不要在野外草地睡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