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豫西伏牛山地丘陵

豫西伏牛山地丘陵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豫西伏牛山地丘陵兼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属温凉半湿区气候类型。豫西伏牛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豫西伏牛山地丘陵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和灌丛草甸带等。
豫西伏牛山地丘陵_实用纸张技术指南

2.2 豫西伏牛山地丘陵

豫西伏牛山地丘陵包括南阳盆地以北,黄河以南,京广线以西除豫西黄土台地丘陵以外的略呈三角形的中低山丘陵地区,习惯上通称豫西山地。这里是河南省山地丘陵的主要集中分布区,面积占全省山地丘陵的70%以上。区内的山地是秦岭自陕西东延到河南境内后,分成多条支脉,自东北至东南方向伸展呈放射状分布而构成。如东西向的小秦岭,西南至东北向的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及西北至东南向的伏牛山等,均为秦岭东段支脉。这些山脉纵横交错在豫西山地的西部和中部,丛集成尖峭的群山,山地十分高峻雄伟。河南境内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峰全部汇集于此区,其中以灵宝境内的老鸦岔为河南省内最高峰,海拔2 413.8 m。由此向东北至东南边缘,山地逐渐低缓,低山丘陵广泛分布。本区内的山地是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是省内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在各条山脉的山脊地带以中山类型为主,由此向山体两侧逐渐低缓,依次为低山和丘陵,沿河地带常有宽窄不等的河谷平原分布。

豫西伏牛山地丘陵兼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属温凉半湿区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2~15℃,但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海拔1 000 m以下为10~14℃,1 500 m约为7℃,到2 000 m以上的老君山,只有4.2℃。而伏牛山南坡的浅山丘陵区是豫西山地最温暖的区域,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2℃,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0℃,具备建立亚热带柑橘等果林基地的气候条件。全区日平均气温≥10℃,稳定期内积温为3 600~4 900℃。全年无霜期180~230 d,年降水量600~900 mm。伏牛山南坡800~900 mm,最多可达1 000 m。北坡年平均650~800 mm,个别地方不足650 mm。本区降水有50%~51%集中在夏季,21%~22%在春季,24%~27%在秋季,2%~4%在冬季。夏季的地形雨是形成山区降水量大的主要原因。

豫西伏牛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伏牛山北坡及秦岭其余各支脉山地土壤的垂直带谱自下而上为:褐土-淋溶褐土-棕壤-灰化棕壤-山地草甸土。而位于北亚热带的伏牛山南坡,其土壤的垂直带谱从下而上为:黄褐土—黄棕壤—灰化棕壤—山地草甸土。

豫西伏牛山地丘陵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和灌丛草甸带等。本区森林覆盖率大,达22.2%,是河南省森林面积最大的山区。植被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落叶栎林占绝对优势。分布规律是,山地上部为锐齿栎林,下部为栓皮栎和枹栎林,半常绿栎林和落叶杂木林次之。半常绿栎林以橿子栎为建群树种,多分布在海拔900~1 400 m的山坡,落叶杂木林以千金榆、鹅耳枥、青柞槭、朴树、小叶朴和栎类组成,多分布于沟谷中。针叶林也是重要植被类型,其中油松林、白皮松林和侧柏林多分布在山地的下部,华山松林、秦岭冷杉林和铁杉林多分布于山地上部。在低山丘陵区,森林植被绝大部分已被开发利用,现存植被以灌丛占优势,多由荆条、酸枣、连翘、黄栌、胡枝子等灌木类和黄背草、白羊草、大火草和柴胡等草本植物组成。山间盆地和丘陵坡地已辟为农田,种植有小麦、玉米、甘薯、谷子和豆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