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冬季饮食忌“趁热”

冬季饮食忌“趁热”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冬季的餐桌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趁热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饭食的确是冬季取暖的好“帮手”,但是如果食物的温度过高,“趁热吃”也会危害健康。如果此时立刻“趁热”食用热食,胃肠因为来不及做出调整而受到热食刺激,将会剧烈收缩,从而引发胃痉挛的症状。因此,冬季在过冷的环境中不适合立即食用过热的食物,否则会因过冷过热的刺激而对人体各个器官产生伤害。

冬季饮食忌“趁热”

在冬季的餐桌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趁热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饭食的确是冬季取暖的好“帮手”,但是如果食物的温度过高,“趁热吃”也会危害健康。

1.过热食物伤害黏膜

人体的大多数器官,在口腔和食道等消化道中都含有一种黏膜,叫做口腔黏膜或者食道黏膜,它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持器官表面湿润。同时它可以杀灭进入人体的细菌和病菌,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通常情况下消化道黏膜可以承受的最高温度在50~60℃,当温度超过了这个极限以后,黏膜就会受损。虽然这些黏膜有自我修复功能,但是如果是因高温充血而导致的破损,其恢复的速度就相对较慢。如果此时再继续食用超过临界温度的食物,就会直接伤及消化道,使消化道产生充血、起泡、溃疡等症状。长时间的消化道溃疡还可能引发消化道癌症,如食道癌等。

通常刚出锅的食物一般温度在90℃左右,而略微放置以后可能会有所下降,在70~90℃。此时,食物往往还冒热气,有发烫的感觉,如果这个时候食用就会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损伤,有引发消化道癌症的危险。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不可以食用过烫的食物,应当等到食物的温度降到与体温差不多,没有发烫的感觉时再食用为宜。

2.过热食物有伤肠胃和牙齿

冬季气候寒冷,人们的身体往往处于低能耗低代谢的状态,尤其是刚从室外回来之后,大量的冷空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会对鼻腔、气管以及咽、食道起到降温作用,当冷空气进入肠胃后就减低肠胃的温度,使得肠胃功能减慢,处于低热量的状态。如果此时立刻“趁热”食用热食,胃肠因为来不及做出调整而受到热食刺激,将会剧烈收缩,从而引发胃痉挛的症状。同时,受到刺激的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都会减弱,产生过多的代谢垃圾,严重的会导致恶心、呕吐甚至吐血、胃溃疡等肠胃疾病的发生。

另外,在低温中人们的血管往往处于收缩的状态,血流较慢,代谢较慢,食用过热的食物后食物使体内迅速升温,血管迅速扩张,血流加快,很可能引发暂时性血流紊乱等现象,此时很容易出现高血压等症状,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十分危险。

此外,在冬季人的口腔长期暴露在外,牙齿受到凉气的侵袭温度较低,直接食用过热的食物牙齿会受到很大的刺激,产生酸痛感等,这是牙齿在遇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长期刺激牙齿,就会导致牙釉质缺损等现象,危害牙齿的健康。

因此,冬季在过冷的环境中不适合立即食用过热的食物,否则会因过冷过热的刺激而对人体各个器官产生伤害。食物一般放置2~5分钟,等到身体机能调节完成以后再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