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脂不正常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脂、脂蛋白和血脂异常有关常识
血脂主要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性物质(脂质)。生活中见到的油,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其化学结构都是甘油三酯的衍生物,所以人们常把血中的甘油三酯简单理解为血中的“油”或“脂肪”。胆固醇属于类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性物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多种激素、维生素D、胆酸的合成都离不开胆固醇。油水不相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必须借助于水和油皆可结合的蛋白质,一起组成复合物才能在血液中转运,这些蛋白称为载脂蛋白(脂蛋白)。通常医院血脂检查最主要有4项,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所测定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实际上是血浆中各种脂蛋白所含的甘油三酯或胆固醇的总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高密度脂蛋白中含的胆固醇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中含的胆固醇量。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也是一种血脂紊乱,因此学术界将“高血脂”改称为“血脂代谢异常”(简称“血脂异常”)。同样道理,以前血脂紊乱的治疗叫作“降脂治疗”,而现在称为“调脂治疗”,这样更为合理。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外周血管病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都与动脉疾病相关。
1.胆固醇增高的危害
血液中胆固醇过多称为高胆固醇血症,一般讲“胆固醇”指的就是“总胆固醇”。2004年发表于美国著名《循环》杂志的研究显示,1984~1999年,北京居民由于膳食结构的改变,胆固醇水平平均升高了1mmol/L,随之而来的是心肌梗死患病率的显著增加。据统计此间北京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有77%是与胆固醇增加有关,因糖尿病增加的仅19%,超重和肥胖增加的仅4%,吸烟增加的仅1%。统计资料还表明这15年间,北京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也明显上升,当然这与人们总胆固醇上升有直接关系。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提出总胆固醇正常范围为<5.18 mmol/L(200mg/dl),当胆固醇值≥6.22mmol/L(240mg/dl)时,才算胆固醇升高,在这两个值之间的胆固醇值称为胆固醇“边缘性升高”。和高血压、高血糖一样,总胆固醇值只要超过正常值,心血管危险性就开始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当血浆总胆固醇高于5.18mmol/L(200mg/dl)时,随着总胆固醇的升高,冠心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让我们进一步分析1984~1999年北京居民总胆固醇变化情况,此间北京男性胆固醇值由平均4.3mmol/L升高到5.33mmol/L,女性由4.24mmol/L升高到5.27mmol/L,15年间基本都是各自升高1mmol/L(40 mg/dl),变化范围都是在正常范围与边缘性升高范围内,远没有达到胆固醇升高标准的程度(≥6.22mmol/L)。就这样,血胆固醇在正常值范围或边缘性升高范围内升高1mmol/L,北京地区的冠心病死亡率竟增加了一倍,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胆固醇值的变化,在胆固醇值明显升到6.22mmol/L之前予以积极的干预。因此《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正式将总胆固醇水平高于5.18mmol/L (刚进入边缘性升高范围)列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罪魁祸首
随着实验室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构成总胆固醇的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血清中67%~80%的胆固醇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即绝大多数胆固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升高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LDL-C升高。近几十年来,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的大量证据表明,LDL-C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有专家形象地称其为“坏”胆固醇。LDL-C比起血液总胆固醇能更好地预测心脏病发作的风险,LDL-C的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将LDL-C高于3.37mmol/L (130mg/dl)列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当我们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与高LDL-C的关系后,就不难理解为何LDL-C如此重要。原来,LDL-C是动脉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不可缺少的元素。当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时,LDL-C通过损伤的血管内皮进入内皮下,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近年来一系列大型临床观察结果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LDL-C,伴有心血管疾病发作、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下降。这些研究使人们更加确信LDL-C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3.甘油三酯增高是间接危险因素
肥胖是全身脂肪堆积,脂肪肝是肝细胞脂肪堆积太多,血中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就是血中的“油”多。有的人血中的甘油三酯成分太多,血浆呈乳糜状,我们把油滴入装着水的玻璃杯里搅动效果是一样的。血中的油太多对身体肯定不好。现在普遍的观点是甘油三酯增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无论间接还是直接,甘油三酯伴有的肥胖、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脂肪肝都应该控制。我们应注意到《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还是将甘油三酯水平高于1.7mmol/L (150mg/dl)正式列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在此补充一句,当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时,最应当防范的疾病不是冠心病和脑血栓,而是急性胰腺炎。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好”胆固醇
不是每种脂蛋白胆固醇都是“坏东西”。高密度脂蛋白(HDL)就是人体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因为高密度脂蛋白可将动脉壁泡沫细胞中的胆固醇带出来,转运给肝脏进行分解代谢。也有研究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还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大量的流行病资料表明,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成负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加0.40mmol/L(l5mg/dl),冠心病危险性则降低2%~3%。HDL-C应是越高越好的,若HDL-C>l.55mmol/L(60mg/dl)则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所以HDL-C又被称为“好胆固醇”。《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将男性HDL-C低于1.04mmol/L(40mg/dl)、女性HDL-C低于1.2mmol/L(46mg/dl)列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是某些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还和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关。乳腺癌与结直肠癌一样是生活方式病,被称为“富贵病”,其发病与肥胖、血脂异常相关。许多临床观察表明,脂质代谢紊乱与乳腺癌有相关性。乳腺癌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其次才表现为LDL-C升高和HDL-C降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对收治的507例结直肠癌患者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组与正常人组相比较,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者显著多。
温馨提示:当出现血脂异常等情况时,要特别警惕结直肠癌的发生。至于血脂异常促使这些癌症发病的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目前认为乳腺癌与雌激素增多有关,主要原因为:①当脂代谢紊乱时,高浓度甘油三酯可导致雌激素结合蛋白减少,产生高浓度的游离雌激素,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增生及分化,诱导直至癌变;②脂肪细胞的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激素(女性也有一定量的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更年期或绝经后的妇女血中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脂肪,脂肪组织增多,雌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生危险。
血脂异常与高血糖互为危险因素
血糖升高与血脂异常都属于机体代谢紊乱,很多糖尿病人都伴有血脂异常,因此人们通常把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称为姐妹病。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代谢紊乱,除糖代谢紊乱外还包括脂肪代谢紊乱。糖尿病引起血脂增高是由于糖尿病人胰岛素不足,体内分解脂肪的脂肪酶活性减低的结果。因此糖尿病容易产生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血脂也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加重病情。增高的甘油三酯、LDL-C会在肝脏、肌肉、皮下、腹腔里堆积起来,还有一部分会变成血游离脂肪酸。血游离脂肪酸首先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其次会引起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促使血糖进一步升高,进而加重糖尿病病情。
血脂异常与肝损伤
肥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其实是一码事,是代谢综合征不同的临床表现。高甘油三酯血症经常伴有脂肪肝,如果肥胖、血脂异常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若再加上饮酒,肝功损害是必然的,最后导致肝硬化。
如何使血脂正常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而调整异常血脂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并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虽然遗传倾向、年龄、性别对血脂水平有影响,但饮食和生活方式对其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是干预血脂异常的基础。
1.应对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
(1)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胆固醇血症的流行与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有关,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禽、全脂奶、蛋等。因此大量摄入富含饱和脂肪食物可使胆固醇合成增加。《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建议将每日的饱和脂肪酸食物摄入的总热量限制在7%以内。如果充分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以降低血液中8%~10%的LDL-C含量。
(2)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
20世纪中叶新的技术使部分氢化油、人造黄油、起酥油等油取代了黄油(奶油)和猪油,这些曾被认为是味美价廉、好保存又有益健康的新植物油产品,却被发现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是这些年心脏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固体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就是反式脂肪酸。我国卫生部规定从2013年开始食品制造商必须在包装上标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这说明官方已经非常重视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性了。在反式脂肪酸被完全禁止使用之前,我们至少可以通过避免购买这类产品来保护自己,降低升高的胆固醇。
(3)减少胆固醇摄入
所有的胆固醇都来自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包括植物油)不含胆固醇。中国营养学会提出健康人膳食胆固醇适宜摄入量(AI)为每天小于300毫克,胆固醇高的人则有更严格的限制,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的建议,他们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00毫克以内,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3%~5%。特别应该严格限制动物脑、动物的内脏、蛋黄、黄油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事实是,对多数人来说,进食的外源性胆固醇对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并不大,并不是吃胆固醇,长胆固醇,即使控制胆固醇摄入完全达到指南标准,也只能降低高胆固醇者LDL-C的3%~5%,身体自身代谢产生的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与调节是最重要的。正常的肝脏既合成胆固醇,又调解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当身体工作正常的时候,肝脏本身会通过不断地自行调节从而阻止LDL-C在血液里的积存。当我们食用富含胆固醇食物的时候,小肠只吸收其中少量的胆固醇,而肝脏的作用也可以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的主要问题是它们同时富含饱和脂肪酸,因此各种动物内脏、肥肉等还是少吃为好。但有些食物虽然含较多的胆固醇,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很少,我们只要看看食品成分表就会发现鳗鱼、鳕鱼胆固醇含量较多,但是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必需脂肪酸DHA、EPA)的含量也高,往往进食后还会使体内的“好”胆固醇(HDL-C)比例升高。如果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不是很高,就不必严格限制摄入这些食物。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指出每日进食可溶性膳食纤维5~10克,可使LDL-C下降3%~5%。
(5)增加植物固醇摄入
由于在化学结构上植物固醇与胆固醇接近,前者在肠道内与胆固醇竞争,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因此,增加植物固醇摄入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LDL-C(“坏”胆固醇)水平,而不影响血液中的HDL-C(“好”胆固醇) 水平。成人每天摄入植物固醇2克,可降低LDL-C6%~15%。摄入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可以减少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植物固醇还能减少某些癌症(乳腺癌、胃癌等)发病。
植物固醇是植物自然产生的一种化合物,所有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植物固醇,但含量较高的是植物油类、豆类、坚果类等,至于谷物、水果、蔬菜中植物固醇含量相对较低。适当多吃些富含植物固醇的豆类、坚果类会有好处。
(6)减肥、限制热量摄入、运动
肥胖者中很多人都伴有胆固醇升高,这是由于导致肥胖的原因也往往引起胆固醇增高。事实证明,减肥的同时也可以降低胆固醇。《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提出成人减轻体重4.5千克可降低LDL-C 5%~8%。最容易测出是否热量摄入过高的方法就是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了,就应限制食物的摄入量,特别是无营养价值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饱和脂肪酸食物、反式脂肪酸食物和人工加糖食物)。运动降低“坏”胆固醇收益不如饮食控制,但其升高“好”胆固醇收益却远远超过饮食控制。
(7)药物
通过上述改善生活方式的综合措施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20%~30%。但是如果“坏”胆固醇水平太高了,就得依靠药物帮忙了。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很多,这里只推荐“××他汀”的药,简称“他汀”类降脂药,此类药目前市售的只有6种,不但降低胆固醇、LDL-C效果确切,而且能改善预后,使病人的寿命延长。该类药物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不仅抑制血管粥样斑块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还稳定斑块(斑块不破裂),降低严重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大剂量应用“他汀”类降脂药有肝损伤风险,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骨骼肌受损,故用药时需注意定时查肝功和肌酸激酶(CK),这两项指标如有变化要咨询医生,如无变化则需要坚持长期服药。
胆固醇值并非越低越好,胆固醇是有用的。研究表明,虽然低胆固醇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较低,但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低却增加了许多非心脏原因导致死亡的风险。心血管专业对于各种不同程度、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制定了降低胆固醇、LDL-C的不同水平达标值,原则是病情越重,达标的水平越低。比如LDL-C低于3.1mmol/L者为正常,但是一般冠心病人LDL-C则应控制<2.6mmol/L。不过在努力达标的同时不要过分降低胆固醇水平。
2.控制甘油三酯重在改善生活方式
甘油三酯增高的人还真是蛮多的。吃喝无节制的人,经常伴有“好”胆固醇水平低、超重、肥胖、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和脂肪肝,这些都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甘油三酯高很容易与食用油腻食物联想到一起,但很多国外专家更愿强调高糖(高碳水化合物)与甘油三酯增高的关系。一切减肥措施都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比如拒绝无营养价值高热量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食物,人工加糖食物及烈性酒),多吃全谷粮(粗粮)、蔬菜、水果、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多运动即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合理膳食、多运动对甘油三酯不是很高的人已经足够了,至多服点深海鱼油(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有降低甘油三酯作用)即可,如果甘油三酯严重升高就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诺贝特等药。注意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降脂药和降低甘油三酯的“贝特”类降脂药联合应用,有增加肝脏损伤和骨骼肌受损的风险。
3.“好”胆固醇低怎么办
见到血脂化验单上HDL-C(“好”胆固醇)水平低,有些人根本不在意,殊不知HDL-C值也很重要。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补充、适当饮酒和增加体力活动可以比较有效地提高“好”胆固醇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降低LDL-C的同时也降低HDL-C,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在降低LDL-C的同时不降低HDL-C,相对升高了HDL-C在总胆固醇中的比例。如果有条件炒菜最好多用橄榄油(油不要过热),若条件不允许,可常食花生油、芝麻油,也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