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退耕还林区鼠类对林木种子命运的影响
种子是多数植物实现更新的主要源泉,种子植物的自然更新主要包括种子生产、种子运动和种子在适宜位点萌发并建成幼苗3个阶段。许多动物(尤其是鼠类)取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同时为了度过食物短缺期或为繁殖期储备能量,啮齿动物会将部分种子或果实搬运到距离母树一定距离分散或集中埋藏起来,啮齿动物的这种储藏行为促进了植物种子的扩散,部分被鼠类埋藏的种子一旦逃脱捕食就能萌发并建成幼苗。因此,鼠类不仅是种子或果实的捕食者,同时也是有效的种子扩散者,鼠类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互惠更生的关系。
关于鼠类在植物更新中的作用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植物更新所需要的种子量很少,啮齿动物取食剩下的少量种子足以满足更新的需要;另一种意见则相反,认为鼠类捕食是小斑块或低密度森林中辽东栎更新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种子库相对短缺,啮齿动物数量相对较高,这时鼠类可能对种子库的副作用大一些;但在一个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许多植物依靠鼠类的储藏行为实现种子的扩散和种群的更新。影响鼠类储藏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如生境类型、季节、种子性状、种子的营养物质等,因此,研究自然或人工播种状态下的种子命运,评估各影响因素对鼠类储藏行为的作用,在森林更新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河南济源太行山区的退耕还林地区,调查研究了当地植物群落类型和不同生境中的鼠类密度(图5.27),并对所捕获的鼠类进行胃检以确定其食物组成。结果表明(表5.1):①研究地区的植物群落可分为3个群丛:栓皮栎-荆条-白羊草群丛、黄刺玫+荆条+黄栌+铁杆蒿群丛及铁杆蒿+荆条群丛。②研究期间,不同生境中的鼠类捕获率差异不显著,同一种生境中鼠类捕获率的季节性差异也不显著,但从春季到秋季呈增加的趋势,其中以黄刺玫+荆条+黄栌+铁杆蒿群丛的鼠类捕获率最高,铁杆蒿+荆条群丛次之,栓皮栎-荆条-白羊草群丛最低。③在春季,鼠类主要以蔷薇科植物果实、豆科和堇菜科植物根部为食;在夏季,鼠类主要以豆科植物根部、栓皮栎种子和鼠李科植物的果实为食;在秋季,鼠类主要以栓皮栎种子、鼠李科植物果实为食。鼠类食源植物多为其分布生境中的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同一季节不同生境中的鼠类食物组成无明显差别。这一结果提示,植物群落类型不同,群落中的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不同,进而在不同时间段为鼠类提供了不同种类的食物,从而造成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的鼠类密度有差别。因此,随着食物条件的变化,鼠类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生境间迁移,不致对植物群落造成毁灭性破坏,这可能也是森林地区鼠类组成、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未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原因。
图5.27 鼠类捕获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