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种子产量对鼠类扩散栓皮栎坚果的影响
在河南济源市太行山区退耕还林地区,就栓皮栎种子产量对鼠类扩散栓皮栎坚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和2009年,栓皮栎种子产量分别为9.23(±7.89)个/平方米和9.56(±11.52)个/平方米,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表5.5)。但是,2008年的完好坚果比例显著大于2009年,而败育种子的比例则显著低于2009年。同一年中,各种状态的种子所占的比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种子产量较高的年份种子数量较多,而且以完好种子为主,而在种子产量较低的年份则以败育种子为主。从图5.34可以看出,栓皮栎种子雨的下落过程分3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和后期,在种子雨下落前期以败育种子为主,从8月末进入下落高峰期,则主要是成熟而完好的种子,高峰期持续时间约2周;随后进入末期,各种状态种子的数量均趋于减少。2年间被鼠类搬运后取食、弃置地表和分散埋藏的栓皮栎坚果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图5.35),2008年埋藏的坚果所占释放坚果的比例均高于2009年,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5.5 不同年份栓皮栎的种子产量
图5.34 栓皮栎坚果的种子雨进程
a:种子产量;b:种子雨构成
图5.35 不同年份栓皮栎种子的命运
我们认为,鼠类在(完好)种子产量较高的年份增加了对种子的埋藏。同时,在同一年份,鼠类对栓皮栎坚果的取食(包括原地取食和搬运后取食)比例显著高于埋藏的比例。栓皮栎坚果的扩散存在年间差异,种子产量在鼠类对栓皮栎坚果的扩散、埋藏和搬运距离有显著影响,高的种子产量可能促进鼠类对坚果的埋藏。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增加局部地区地表的种子数量的方法刺激鼠类的埋藏行为,从而促进森林退化地区的植被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