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 鼠类食性与生境的关系
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3个样地共获得鼠胃样本36个,其中5个样本中胃容物极少,实际样本量为31个,次生林鼠胃样本4个,退耕地14个,灌丛13个;鼠胃样本以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为主,共27个,3种生境中以灌丛中捕获的鼠类数量最多,为14个,退耕地次之,为13个,次生林最少,为4个。胃检结果表明,鼠类不仅取食植物的地上部分,同时也取食植物的地下部分。
在春季,在3种生境中获得的鼠胃胃容物均以退耕地的蔷薇科植物果实、豆科和堇菜科植物根部为主(表5.9),出现频次分别为16%、16%、16%,此外在灌丛获得的鼠胃胃容物中还有频次为68%的昆虫残体;在夏季,在次生林获得的鼠胃胃容物中以豆科植物根部为主,频次28%,在灌丛获得的鼠胃胃容物中壳斗科植物栓皮栎的种子频次为100%,豆科植物根部频次为19%,在退耕地获得的鼠胃胃容物以灌丛常见植物鼠李科果实(26%)和豆科植物根部(16%)为主,此外还有少量昆虫残体(3%);在秋季,在次生林获得的鼠胃胃容物以栓皮栎种子为主,频次为100%,在灌丛获得的鼠胃胃容物以鼠李科植物果实为主,频次为30%,在退耕地获得的鼠胃胃容物以鼠李科果实为主,频次为100%,此外,还有部分昆虫残体(48%)。
表5.7 不同生境、季节的鼠类胃容物中食源植物的频次组成(%)
注:S.F.-次生林;S.-灌丛;R.L.-退耕地a.鼠李科果实;b.壳斗科种子;c.堇菜科根部;d.蔷薇科果实;e.豆科根部
在济源浅山区,鼠类的食源植物多为其分布生境中的优势植物及常见植物。鼠类在春季的食物来源主要为铁杆蒿+荆条群丛(退耕地)中的蔷薇科植物果实、豆科和堇菜科植物根部以及昆虫;而在夏季的食源植物主要为黄刺玫+荆条+黄栌+铁杆蒿群丛(灌丛)中常见的鼠李科植物果实及昆虫;从夏季末到秋季,作为鼠类食物来源的主要是鼠李科植物果实、栓皮栎-荆条-白羊草群丛(次生林)中的建群种栓皮栎的种子及昆虫。同一季节不同生境中的鼠类食物组成没有明显的不同,而同一生境不同季节鼠类食物组成具有明显差异,且同一植物在不同季节出现的频次不同,表明鼠类的食物组成具有季节性变化,但不同生境中的食物组成没有明显差异。
由于不同植物的物候期不完全相同,本研究地区的蔷薇科植物(铁杆蒿+荆条群丛常见植物)结果期在4月底到5月中下旬,持续近1个月;鼠李科植物(黄刺玫+荆条+黄栌+铁杆蒿群丛常见植物)结果期在5月底至10月,时间长达5个多月;而栓皮栎(栓皮栎-荆条-白羊草群丛优势植物)结果期在7月底至8月初到10月初。在研究期间,不同生境中的鼠类铗捕率从春季到秋季呈增加的趋势,其中黄刺玫+荆条+黄栌+铁杆蒿群丛的鼠类铗捕率最高,铁杆蒿+荆条群丛次之,栓皮栎-荆条-白羊草群丛最低。刘伟等对高原鼠兔冬季的食物选择的研究表明,栖息地食物的可利用量和质量决定了高原鼠兔的食物选择。由于植物的种子和果实能够为鼠类提供丰富而高质量的食物来源,从而影响鼠类的食物选择,因此鼠类在不同季节的相对密度和分布与3种生境中的植物群落能够为鼠类提供的高质量的食物来源的时间呈现较为一致的趋势。尽管2010年黄刺玫+荆条+黄栌+铁杆蒿群丛中的鼠类铗捕率较低,但这并不影响整体数据的一致趋势。
在研究地区,鼠类的食源植物多为其分布生境中的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同一季节不同生境中的鼠类食物组成无明显差别。从春季到秋季,能为鼠类提供食物来源的植物种类逐渐增多,从而造成鼠类数量逐渐增加。为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取得较多的食物,鼠类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长时间和丰富食物资源的生境即本研究中的黄刺玫+荆条+黄栌+铁杆蒿群丛作为其栖息地。植物,群落中的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因群落类型不同而异,进而影响到鼠类食源植物的种类和出现时间,造成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的鼠类密度的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