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煎中药讲究“火候”和“时间”
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选择中医、中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但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一些错误的固有认识所误导。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大多数人都认为中药是煎得越浓、时间越久越好,认为这样药效会更加显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煎中药的过程,实际上是饮片有效成分不断地向水中溶解的过程。当达到溶解度,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时,饮片中的浓度就停止释放。就像是向一杯水内放糖进行溶解,当溶解到一定的饱和度,即使再往水中加糖,也不会再溶解的道理一样。过分浓缩的药汁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浓越好。煎中药时,药业应保持一定的量,如果长时间煎煮,不仅会使药物内有效成分不断地蒸发减少;而且,在高温条件下过长时间的煎煮会使药物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导致药效明显降低,这对儿童尤为不宜。所以,在煎中药时,一定要遵医嘱,把握好时间,以便让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药在煎煮一定时间以后,其每次药液滤取量应保持在400毫升左右。
在煎药时,要掌握好时间,可以避免中药煎煮过浓,从水开后算起,按照中药治疗疾病的类型控制煎煮时间。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8分钟左右即可,第二煎沸后,再煎15分钟左右;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脏腑功能失调、脾胃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5分钟左右,第二煎沸后,再煎18分钟左右;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煎煮35分钟左右,第二煎沸后,再煎25分钟左右。
并非浓缩的都是精华,所以,大家在以后煎服中药时,一定要注意火候和时间,弄清“质”与“量”的关系。
温馨提示
祖国医学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证明,不同类型的中药,具有不同的煎熬要求,并不是时间煎得越长越好。正确得当的煎熬方法,可以避免药物功能的减弱或抵消,还可防止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用于治疗感冒和清火的药应急火快煎,一般开锅后20分钟即可。煎熬滋补药时间应长些,可多加些水,以文火慢煎1.5小时为宜。治疗一般病症的药物煎30~40分钟即可滤汁取出。
煎煮中药也要按照正确的程序操作,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然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5分钟左右,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2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80毫升左右,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