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是哪种免疫

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是哪种免疫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学专家指出,现代生活已经不能光靠吃药、打针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了,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也就是自己身体里的免疫系统。然而,人体的这个“医院”也有兴衰,“医生”和“护士”有时自己也会生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呵护机体免疫系统,善待自己体内的“医生”,把通向健康长寿大门的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防御一切疾病、享受健康人生的最佳选择。

1.5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医学专家指出,现代生活已经不能光靠吃药、打针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了,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也就是自己身体里的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所组成。它好比人体内的一个“医院”,由胸腺、骨髓、淋巴、脾脏组成的免疫器官是这所“医院”的办公室;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便是这个“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恪守抵抗“外敌”和清除“内乱”、稳定体内环境、维护机体健康的职责。健全的免疫系统所发挥的这种功能使人不得病,得了病之后能很快修复。例如,我们不小心使身体某部位受了伤,不久伤口便长好了,恢复了原状;感冒头痛、发热3~5天之后,即使不吃药也会恢复健康,等等,都是免疫功能在发挥作用。当然,免疫功能并非越强越好,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也会产生问题,它会导致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产生,只有平衡运作的免疫系统最健康。免疫功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最完美的自我生理防御机制,是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是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任何药物都不能取代它。

然而,人体的这个“医院”也有兴衰,“医生”和“护士”有时自己也会生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胸腺、骨髓等免疫器官逐渐老化,免疫细胞的活力降低、数量不断减少,免疫功能会逐步呈现出下降趋势。个人的生活方式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非常密切,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会引起免疫抑制作用,会削弱和破坏免疫系统。一旦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失调,人便会面临疾病、衰老和死亡的危险。“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就是免疫系统崩溃的典型例子。近年来呈迅速流行趋势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也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医学专家们认为,进行良好的自我保健,健全人体免疫系统是摆脱疾病的威胁、享受健康人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自我保健被视为21世纪的世界卫生主题和人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它要求我们在不断接受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自己掌握医学卫生知识和养生保健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杜绝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其重点是要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所谓生活方式,简单地说是指吃、穿、住、行、嗜好、行为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与人体免疫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饮食,国外免疫专家指出:限制饮食可使免疫中枢器官——胸腺的定时紊乱得以推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在老龄时仍保持旺盛。最简单的做法是在营养平衡的前提下,每餐少吃一口。又如睡眠,睡眠时机体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血细胞的产生加快,为免疫器官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顺应睡眠节律,入夜而眠,按时起床,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在行为方面,适度运动或劳动时,血液循环加速,骨髓造血功能加强,免疫器官活力增加,使机体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懒惰会像铁锈一样不断消耗身体,削弱免疫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方式与免疫功能也有密切关系。心理活动可通过下丘脑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胸襟开阔,淡泊名利,遇事拿得起、放得下,保持愉悦、稳定的情绪是健全免疫系统的最佳精神补品。

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引起免疫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营养过剩、懒于劳动或运动、药物依赖、不良嗜好、过度疲劳、人际冲突、生活无规律、性生活不节制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会削弱和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疾病、早衰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0年以后什么最可怕?艾滋病?核武器?癌症?瘟疫?都不是,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可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呵护机体免疫系统,善待自己体内的“医生”,把通向健康长寿大门的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防御一切疾病、享受健康人生的最佳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