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触目惊心的铅害
在初中历史课中,老师花了不少时间讲解罗马帝国的历史。罗马帝国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历经400多年的兴盛,最后却走向了衰亡。据考证,铅害是这个庞大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罗马时代的贵族阶层盛行在葡萄酒中添加铅丹,以增加酒的色泽和甜味;惯用铅制的瓶、杯和壶作为器皿;含铅的化妆品能使皮肤更加美白而受到女人们的追捧,等等。结果导致贵族阶层慢性铅中毒,出现生育能力低下和劣生现象。在乌特洛伊贵族中,有半数已婚的王公不育,其余的人虽能生育,但后代不少是低能儿和痴呆,几代之后已找不到可以传代的嫡系子孙了。在平民中,铅制的建筑材料、铅制的水管和器皿盛行,也引起了慢性中毒,导致国民素质下降,无力抵抗外来侵略,帝国最终在内忧外患中灭亡。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中国古代的许多皇帝为了维护皇权,谋求长生不老,招揽天下方士炼取“仙丹”,供自己服用。当时所谓的“仙丹”,其实是铅及其他重金属化合物,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而死亡。据记载,唐代就有10多个皇帝因误服铅毒而英年早逝。
在现代社会,人们虽然已经知道铅是有害元素,并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但由于铅元素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对人的侵害无孔不入,在某些地区铅害仍然非常严重。特别是铅矿开采、金属冶炼、蓄电池、电缆、船舶、防护器材等生产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尘埃中含有大量的铅,如果环保设施没有跟上,会使周围的空气、水源、土壤、农田、鱼塘以及稻谷、蔬菜、水果、牲畜等都受到严重污染。2009年间,湖南省武岗市和陕西省凤翔县相继发生千余名儿童集体铅中毒事件,大批儿童住院治疗。两地成为铅毒污染源的两家冶炼厂被关闭,有关责任人被刑拘或追捕。据报道,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沈阳、杭州等大城市的儿童血铅含量都偏高,我国儿童铅中毒状况已远远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令人担忧。
为什么铅中毒会集中发生在儿童身上?这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活动状况有关。儿童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骨骼、神经等组织发育尚不完善,对铅毒极为敏感。铅作为重金属元素,多积聚在离地面1米范围的空气中,这正是儿童的呼吸带和活动范围,儿童吃的食品、彩色玩具、学习和生活用品上都有铅的踪迹。儿童对铅的吸收率高达42.53%,约为成人的5倍,而排铅能力只有成人的30%;儿童一般都不太注意卫生,经常吸吮手指,进食前也常不洗手,极易受到铅的侵害,而0~6岁儿童受害最重。
铅毒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人体,也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渗入体内,随着血液在肝、肾、脾、胆、脑等脏器中运行一阵子以后,最终绝大部分(90%~95%)都贮存在骨骼中。一旦机体出现感染、疲劳、外伤、食物中缺钙,导致酸碱平衡失调时,骨骼中的铅又进入血液,引起中毒症状。铅对人体造血、神经、内分泌、生殖、泌尿、骨骼、消化、心血管、免疫系统等会造成广泛损害。国际上规定血铅浓度超过100微克/升(含100微克/升)即为血铅超标。根据血铅超标程度的不同会出现轻重不等的中毒反应,轻则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儿童只是表现出智力迟滞、体重不增,容易被忽视;稍重一点的,出现多动、胃口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低下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腹痛、贫血、肢体麻木、抽搐、昏迷直至死亡。成年人铅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关节酸痛、消化紊乱、性功能下降、丧失生育能力,以及高血压、心肌受损、肝肾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女性还可能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
治理铅毒以防为主,除了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之外,个人预防方法主要有: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剪指甲;水果去皮再吃;经常清洗奶瓶和玩具等儿童食具和用品;不带孩子到汽车流量大的公路附近玩耍;经常用湿抹布和湿拖把搞卫生,防止“灰尘搬家”;不用劣质化妆品、染发剂和爽身粉;不用报纸和再生塑料袋包装食品等。
(2)注意饮食。少食高铅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劣质罐头等;多吃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食物,如瘦猪肉、鸡肉、鱼、葡萄干、橙汁、柚子、猕猴桃等。茶叶中的鞣酸与铅作用可生成可溶性复合物排出体外,所以要多喝茶。
(3)适当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D可通过钙、磷调节影响铅的吸收和沉积;维生素E有抵抗铅引起的过氧化作用;维生素B1、B2、B12和叶酸有改善症状、促进生理功能恢复的作用,可适当补充。
(4)卫生设施。住宅建筑远离排铅企业;住房装修选择含铅标准符合环保规定的油漆、地板和家具;改善洗澡等卫生设施,冶炼厂工人、加油站员工、交警等受铅污染影响较大的从业人员下班后都应洗澡;某些水管和水龙头含有铅的成分,早晨取饮用水前应放水1~2分钟;铅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增加,热水管里的水不宜饮用。
要增加环保意识和养生理念,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测定血铅指标等项目,以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