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驾车族的自我保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加,据公安部2009年公布的数字显示,大陆地区的私家车数量已经超过1亿辆,加上单位的公车,数量更加惊人。由于机动车速度快、惯性大,容易引起事故,行车时必须十分小心。目前我国的交通设施仍然跟不上汽车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在拥挤的城市街道还是在高速公路,常常发生堵车,驾驶员都感到压力比较大,他们的心理常常处于紧张状态。交通安全心理学家把这种紧张状态称为“应激”。研究发现,在应激状态下,人的心率加快,血压、血糖升高,肌肉紧张度增强,同时引起内分泌改变。如果行车者长时间、反复处于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月经紊乱、颈椎病等疾病。据天津市对2000名职业驾驶员的体格检查发现,有18%的人患有高血压和心电图改变,患胃病和腰、腿疾病者也不在少数。私车拥有者如不注意,同样会出现健康问题。
驾车者在出行时,有时会遇到恶意超车、强行转弯、乱变车道或长时间堵车等情况,一旦这些不良的刺激超过了心理承受限度,当事人可陷入情绪激越、行为失控的愤怒状态,人们把这种情绪状态称为“路怒症”。这时,驾车者可出现乱按喇叭、出口骂人,甚至停下车来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成为引发事故的导火线,严重影响驾车者的心身健康和交通安全。所以,无论是职业驾驶员还是私车拥有者,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同时,还要重视自我保健,希望做到以下几点:
1.出车前的准备
出前车要做好以下必要的准备:①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防止疲劳驾车。②不喝酒、不碰酒杯。抱着“只要不被交警抓住就没事”的侥幸心理是非常危险的。③家庭和睦、工作舒心,保持一个好心情。④在车上备有食物和饮水。⑤轻装上阵,衣服口袋里不放钥匙圈、手机、钱包等物品,以防万一发生事故时引起次级伤害。⑥感冒时尽量不出车。研究发现,感冒时人的反应灵敏度要比正常时慢五至七成。打喷嚏酿成车祸者并不鲜见。
2.行车时的自我保健
行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长时间开车,1~2小时后应停车活动,久坐不动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痔疮和前列腺增生。②养成专心开车的好习惯,开车时不打手机,不谈空天。③不宜长时开空调冷风。④饥饿时要及时进食,糖尿病患者要防止低血糖。⑤女士开车要注意下肢保暖和皮肤保养,不要穿高跟鞋和“松糕鞋”,头发不要挡住视线。⑥遇事冷静应对,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3.预防和应对路怒症的心理调节方法
(1)宣泄释放法:大声训斥对方,叫来交警评理,使愤怒情绪得到适度宣泄。
(2)情景转移法:通过播放音乐,与同车人员交谈、喝水、抽烟、进食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化解愤怒情绪。
(3)换位思考法: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朋友,给予宽容和原谅。
(4)幽默抵消法:用幽默的语言或某种姿态来化解矛盾、缓和气氛。如说一声“对不起”或举手敬礼,或来一个飞吻等。
(5)沉默压抑法:沉默是金,保持沉默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心理成熟和坚定有力的标志。
(6)理喻升华法:理喻是用大道理管小道理,排除路上的各种干扰,始终把握安全第一、平安驾车的大方向,不卷入是非纠纷。升华是把暴怒和骂人、打人的冲动改成高姿态或无害的讽刺方式来化解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