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饮酒与解酒

饮酒与解酒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少量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兴奋度,使人感到欣快。少量饮酒还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若饮酒过量,对健康必定会造成损害。饮酒后可吃些甜食,因为碳水化合物可使酒精在体内的氧化速度加快,从而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酒精在药理上属于麻醉剂,如出现轻度中毒症状时,可饮浓茶或服用安香酸咖啡因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减轻症状,但严重的酒精中毒应尽早送医院救治为宜。

11.5 饮酒与解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两段佳句。古今中外人们都把饮酒当作人生一大快事,素有“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之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太白遗风”更盛,酒文化已成为新的时尚。酒的利与弊、醉酒的危害、解酒的方法,等等,人们自然是倍加关注。

饮酒对健康来说既可有益,也可有害。少量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兴奋度,使人感到欣快。同时能刺激味觉、嗅觉,有利于增进食欲和消除疲劳。少量饮酒还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心脏和血管的保护因子,能降低患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但若饮酒过量,对健康必定会造成损害。无论是哪种酒,其主要成分都是水和酒精(乙醇)。不同的酒,酒精含量是不同的。白酒的酒精浓度一般要大于40%,黄酒在10%~20%之间,葡萄酒一般小于20%,啤酒小于4%。每一种瓶装酒在标签上所标明的“度”数即酒精浓度。

酒精进入人体以后,在胃和十二指肠、空肠部位即被完全吸收,并迅速进入血液,其中90%在肝脏被氧化成乙醛,经分布于全身的乙醛脱氢酶(ALDH)作用转化成乙酸。其中10%经由呼吸和尿液排出。我们常常会发现,饮酒以后有的人会脸红,有的人虽然喝了不少酒,仍然面不改色,这同饮酒者体内的酶系统有关。ALDH有两种同功酶:即ALDH-1和ALDH-2,同时具备两种同功酶者称为“全酶型”;缺乏ALDH-1者称为“半酶型”。同功酶是指功能相同而催化特性不同的酶,由于这两种同功酶能分别在乙醛达到不同浓度时起作用,使之转化成乙酸,所以“半酶型”者喝一点点酒以后脸就红起来了。

无论哪一种酒,只要喝过了量都会引起酒精中毒。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1.0~1.5克/升时,患者精神处于兴奋状态,面色发红或苍白,话多,举止粗鲁,悲喜不定或寂静入睡;血中酒精浓度1.5~2.5克/升时,患者共济失调,出现步态蹒跚,语无伦次,神志错乱;血中酒精浓度2.5克/升以上时,进入昏睡期,体温下降,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缓慢,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成人口服纯酒精250~500克,血液浓度在6.0克/升以上,常导致死亡。经常过量喝酒者,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多脏器损害。损害特别严重的是肝、心、脑、肾、胃、咽喉、食道、生殖器官及肾上腺等。例如肝脏,酒精主要依赖氧化分解,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过量饮酒会使肝细胞受损变性,最终导致肝硬化。特别是有肝炎病史者,包括“大三阳”、“小三阳”等乙肝病毒携带者,对酒精尤为敏感,应该终身戒酒。对于咽喉炎和慢性胃炎患者,医生也常常告诫要少饮酒,特别是浓度高的烈性酒。

尽管人们知道过量饮酒的危害,但有时为了应酬,仍难免喝过头。如出现此类情况,有没有解酒的办法呢?预防醉酒和解酒的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节制酒量,切莫贪杯。其次,也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防范措施,如饮酒前先吃些高脂或油炸食物,因为高脂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6~7小时),可延缓酒精的吸收。饮酒后可吃些甜食,因为碳水化合物可使酒精在体内的氧化速度加快,从而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宴会上有豆腐的话不妨多吃,因为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半胱氨酸,是解酒良药。也可在喝酒的同时多喝些醋,因为醋是一种有机酸,与酒精作用可生成酯类,有促进酒精分解的作用。酒精在药理上属于麻醉剂,如出现轻度中毒症状时,可饮浓茶或服用安香酸咖啡因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减轻症状,但严重的酒精中毒应尽早送医院救治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