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生肉类食材有哪些

养生肉类食材有哪些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保健要求人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不良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的养生学,实际上就是自我保健。食物与药物同为古代中医治病与保健所重视,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主张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纳不同的食物与药物进补。在中国的很多哲人、诗人都有这种看法,这无疑是中国传统养生最主要的一条。中国的养生著作中有不少关于饮食调理原则。这些中国多年前的经验不少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三、温故而知新

上世纪70年代,西方的一些医学工作者提倡自我保健,这是因为危害人类健康主要的疾病如中风、癌症、心脏病的发生,其最大的诱因是生活方式的不当。过去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已逐渐被控制(艾滋病这一人类的新病种是例外),慢性病更为突出,过去为了保健的“公共卫生”这一学科不能涵盖日益广泛的内容,而被“预防医学”所替代。当前自我保健是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自我保健要求人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不良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

1.四千年传承

中国传统的养生学,实际上就是自我保健。养生内容包含了延年益寿的意思,它的内容则是如何保持心理平衡和身体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避免外邪侵袭。这些方法实际上是在漫长岁月中,人类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

在甲骨文和青铜器时代的图形文字中,就已有了调理生活、预防疾病的描述,说明中国传统保健至少有4000年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在各种学术思想发展同时,养生学亦有了发展,那时自然科学还没有充分发展,所以保健亦被视为一种生活哲理。

在枟周礼枠中,阐述了饮食与健康的哲理,枟左传枠则提出天气、季节和生活起居对健康的影响。老子强调精神上的安静自然。庄子以“顺应自然”为养生的宗旨,并发展了气功锻炼。孔子注重动静结合,甚至对生活中具体符合健康要求的衣食住行都谈到了。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人编写的枟吕氏春秋枠,最早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这些养生的理论都被汇集在枟内经枠这一本中国医学的巨著中。

汉代华佗倡导的五禽戏这一锻炼至今还流传。唐代著名中医孙思邈,不仅继承前人的经验,还有自己的创见,在他编著的枟千金要方枠、枟千金翼方枠两部医书中较系统地论述了老人保健,内容也更为广泛。

2.养生五大原则

宋元时期,中国养生学院的新发展,是提出了一些理论,并由此发展了现代中药的抗衰老。明清时代养生的著作更多,特别是李时珍对老年保健的食物及药物研究较多,直到今天不少食物及药品还是中国老人常用的补品。

中国的养生之道内容很多,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原则:

(1)保养精神

也即是保持人体的心理平衡,这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枟内经枠说:“喜怒不节……生乃不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这些说法都是要保持精神上的平衡,不要有思想负担。人的精神状态可影响人体器官的功能,如果情绪波动,可使人患病,因为精神状态对协调人体内脏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2)适应四时

人活在大自然中,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枟内经枠提出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无论起居、饮食、防病都要根据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方法,目的是适应大自然的气候变化,以达到健康长寿

(3)合理饮食

中国养生术认为人类的饮食应该多样化:“五榖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如果“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了过食会引起疾病。所以“榖、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即食量要有节制,才可保持身体的元气。还指出了:“莫嗜膏粱,淡食为最”及“偏嗜过极,则伤正”,提倡清淡饮食和不要偏食。

(4)体育锻炼和劳逸结合

例如“流水不腐”这一主导思想早就作为养生的原则。又如“一身动则一身强”,“兀坐书斋,人无一不脆弱”。但反过来说,又要注意劳逸配合得宜,如枟内经枠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形劳而不倦”都说明不能过劳。

(5)节欲

枟内经枠有“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故半百而衰也”。纵欲可使人未老先衰,甚至夭折,要健康长寿,便不能过度地追求性生活。

3.食物与药物养生

食物与药物同为古代中医治病与保健所重视,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主张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纳不同的食物与药物进补。在食补与药补时,古人提出食物与药物要在不同的时间服用。这些食物与药物主要调整身体的机能,即“三分治病,七分调养”,服用后身体健壮,以延年益寿。

4.保持年轻心智

作者在各地做老人保健的讲演,向老人介绍保健的各项内容时,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自己认为哪一项最主要?”,我的回答是:“生活中的一切都重要,其中最主要最优先考虑的是保持年轻的心智。”

要有年轻的心智,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中国是一个有古老文化的国家,曾产生过像孔夫子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当然还有其他的哲学家、诗人、养生学家,他们对宇宙、世界、人生,甚至人生的晚年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应该是中国传统养生术中最主要的方面。

健康、青春比长寿更重要,纵然每个人身体的青春早晚会失去,但一个人的心态不应随之衰退。曹操在枟龟虽寿枠中谈到了这一看法:“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杜甫也有“落日心尤壮”的诗词。中国还有“黄鸡催晓”,“白日催年”的话,用来感叹人生短促,而苏轼却以“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教人不要因年老哀叹,要振奋精神。在中国的很多哲人、诗人都有这种看法,这无疑是中国传统养生最主要的一条。一个老人只要保持年轻人的心智,那么,他的晚年在精神上将是永远年轻的,当然也永远充满着光明。

5.饮膳为养生之首务

明代宗皇帝曾提到了:“饮膳为养生之首务”。枟养生论枠中提出了“修性保神”和“服食养身”的两类养生方法,而主张以“服食养生”为本。孙思逊也主张:“安身之本,以资于食”。

中国的养生著作中有不少关于饮食调理原则。这些原则作者在与西方人士讲课时归纳为一个“L”、两个“R”、三个“P”,L是食宜清淡(Light food);R为合理调配(Rational recipes)和饮食有节(Restraint in eating);三个P为烹调有方(Proper way of cooking),饮食有方(Proper of eating),食时饭后保养(Points for attention at meal and after meal)。这些中国多年前的经验不少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在此作者不拟大量引经据典占用篇幅,只需举个例就够了,例如美国农业部提出的“食物指南金字塔”提出了食物应以谷类为主,然后为蔬菜,肉类与奶制品油脂甜食,这样以量的多少组成一个三角的锥体形。这不就是中国传统的饮食吗?

食宜清淡方面,中国一直提倡素食,所谓淡食,主张五味勿太过,更认为暴食会损人寿

合理调配方面主要观点有二,一为食品多样化与合理的全面搭配,二为五味调和,这也是为了可以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五味调和得当,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饮食有节这点有大量的养生书籍都谈到,如枟管子枠的“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枟博物志枠中的“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枟寿世保元枠强调了:“食唯半饱无兼味”。

饮食有方实际上是饮食卫生,如定时进食,不同季节适合不同食物和不进腐败食物,这也符合现代观点,唯关于热食和熟食这方面还未被西方人完全接受。

食时饭后保养上提出“食宜专致”、“食宜.情”、“食宜细嚼”这些都对消化吸收有利,饭后保养,在古代已备受重视,人们提倡饭后缓行与饭后摩腹,切忌饱后急行。

关于烹调有方,不但使食品色、香、味俱全,以增加食欲,更有益健康。而且还按五味分类,归纳成酸、苦、甘、辛、咸五种。五味有阴阳两种属性。因此,在烹调、食用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食品时,强调阴阳调和。此外食物亦分为寒热不同的特点,提出了按照不同的体质进食烹调不同食物,关于这点还有待现代医学进行研究和解释。

6.食疗药膳有待评估

饮食治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根据老人的体质或所患疾病,选用特殊的食品或禁用某些食物,这是营养学的一部分,也即是食物治疗;另一是在食物中加入药物一起烹调,这叫做药膳。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同用、药食同理。从中药学角度来看,许多食物就是药物,如我们经常食用的大枣、龙眼、梨、西瓜、芹菜、荠菜、甲鱼(水鱼),既是食品也是药物。中国食疗起源很早,传说商代宰相伊尹著枟汤液论枠,采取烹调食物以疗疾。周代曾设“食医官”,专门为帝”王配膳,相当于现在的营养师。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枟食经枠,系统阐述饮食疗法,惜该书现已失传。唐代孙思逊的枟千金方,食治篇枠认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再用药。宋元以后饮食治疗也有发展。现代医学也注重控制饮食以治疗疾病,典型的例子就是糖尿病与痛风。其他如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肝硬化、溃疡病、胃炎、肠炎、肾脏病病人,都应以适当的食谱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曾有不少中医食疗的书籍出版,大多系根据古籍所载和民间验方编撰,其中有些经验方或许有效,但大部分并未经过科学的验证。但食疗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思路,如照这些书本中所述去治病则多半不会如愿。而上述一些疾病,西医提倡的针对疾病的膳食多根据病理考虑,内容与中国食疗也完全不同。当然如以饮食作为配合治疗的一个措施,只要无害,则未尝不可一试。

药膳是在菜肴、点心中加入药材,从饮食学家的角度来说,药膳无疑是一种保健饮食或者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可是作为一个医师来说,也许不会完全没有保留地接受一切。最大的矛盾是,既要保持中国食物的美味,又要使加入的中药不影响食欲,是不容易的,因为大部分中药是不可口的,因而加入菜肴,为使菜肴不失其美味,当然不能多放,这样的剂量,在医师的眼光中不足以发挥疗效,如果要按治疗用量,那么把一盘菜肴糟蹋了。至于药粥,原来不少即是食品,如淮山粥、薏米粥、大枣粥、胡桃粥、芝麻粥、白扁豆粥、赤豆粥、绿豆粥、萝卜粥、胡萝卜粥、百合粥,作为养生保健食品当然完全可以接受。

7.独特的健身术

中国养生中,一直很重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而且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运动,而与西方的并不同,这类健身术,古代叫做“导引”与“按蹻”。导引犹如西方的体操,是以骨骼肌运动为主的主动运动,这类体操有古导引式、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国体操还注意呼吸运动,这与气功有一定关系,因而有些气功也归入此类。按蹻则相当于西方的按摩,是一种被动运动。

目前最流行的中国传统的健身术便是太极拳,它是明末民间流行的某些拳势同古代呼吸导引相结合的产物。太极这一词出自枟易经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认为宇宙以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人体也符合这一规律,要健康无病必须要阴阳调和,处于不断运动的动态平衡之中,太极拳就是根据这一哲理而编排的。

太极拳对身体平衡、关节活动都很有益,此外因注意力高度集中,给大脑皮层良好的刺激。练拳要求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这种放松,一样可以产生气功锻炼的效果,而不致产生某些气功的偏差。中国大陆曾有一些研究报告,认为太极拳对呼吸、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都有良好作用。如果以现代科学要求的有氧运动来讲,太极拳的运动量是远远不够的,对锻炼心脏不能起效果。但对老人、体弱和慢性病人是非常适合的养生健身法。当然年轻人也可以将其作为健身锻炼的方法。

中国养生健身术中,自我主动按摩也是一个独特的保健方法,易筋经中很多动作是自我按摩,从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自我按摩主要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组织间的代谢过程,来帮助促进改善机体的机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