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个窍门解秋乏
很多人经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必须在一定的气温、湿度及气压等综合气候条件下,才会感到舒服。夏季天气炎热,使肌体产生了许多生理上的变化,如皮肤黏湿、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同时也给心脏、血管增加了负担,使能量消耗相对增加。而且由于夏天的干扰因素比较多,导致睡眠质量一直不高,致使过度消耗的能量无法得到补偿,结果欠下了许多能量“债务”。
随着秋天的悄悄来临,气温冷暖适中,轻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此时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开始出现变化,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步恢复了平衡,消化功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心血管的负担也减轻了,肌体也渐渐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秋季的夜间最容易入睡,而且睡眠度很沉,清晨醒后还是会有疲乏感,这即是人们所说的秋乏。
秋季主要表现为人体会经常感到身体疲乏,精神不济,出现嗜睡和四肢无力的情况。许多人认为这是“春困秋乏”所造成的,而事实上,这不仅仅是秋乏,也许是你的身体在向你敲响警钟。很多人尤其是上班族经常性的出现睡不醒、赖床的情况,这很可能是睡眠障碍造成的。每个人应分清正常和病态两种情况。如果经常性出现人为的难以控制的多睡,闹钟叫不醒的状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患上此类睡眠障碍,应及时进行治疗,因为它会影响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器官组织的正常运作。
此外,上班族还经常会受到疲劳感的困扰,出现精神萎靡、浑身乏力等情况。不能简单地将这种情况认为是“秋乏”,很多种因素都会引发这种情况。如肥胖,身上多余的脂肪会令人感觉疲倦;缺乏运动,肌肉则会变得虚弱,当肌体需要运用它们时,则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用眼过度,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的时间过长,也会使人体感到疲劳、四肢麻木;缺水,成人每天至少应该喝1升水,到秋季时,每天则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500毫升以上的水,才能保持肺脏和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营养不均衡,应该多吃新鲜蔬果、鱼、全谷类等食物。
秋乏是补偿盛夏季节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肌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如何治疗“秋乏”,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仅可以恢复体力,保证健康,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因此要遵照人体生物钟的运动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中午要进行适当的午休,最好比平时多一个小时的睡眠,睡觉时则要防止身体受凉。
二要进行适当的锻炼。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人体体质。而且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秋季锻炼时,在开始时不宜进行强度过大的运动项目,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切记不可过度运动,以免身体更加疲惫,不利于身体恢复。
三要注意精神的调养。秋天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勿悲伤。遇到伤感的事情时,也要主动的进行自我调节,以避肃杀之气。秋天天气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所以应经常给自己“补液”,多喝水。早上喝杯淡盐水,白天经常喝些茶水或白开水,晚上喝点蜂蜜,是秋季补充人体水分、缓解秋乏的好方法。
四要重视饮食的调养。中医有“医食同源”的说法,为了预防秋乏,则应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营养的合理,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吃重油腻味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新鲜水果可以有效地“吃”掉秋乏。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因此可多吃一些葡萄。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都很有补益。此外还应多吃大枣,大枣有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滋脾土、补五脏、治虚损等功效。
温馨提示
秋天,人体容易产生疲倦感,还常常睡不醒、起不来,身体特别的疲惫,这就是秋乏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大多数而言是正常的,只要做好合理的自我调整,保证充足睡眠,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营养的摄入,就可以解决这种秋乏现象。但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身体疲惫都是由秋乏所导致的,很有可能在秋乏的背后隐藏着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引起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