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秋季如何防秋燥
秋季,天气干燥,“秋燥”也就随之出现,它是人们在干燥的秋季受燥邪侵袭所导致的疾病。此病从口鼻侵入,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津气干燥,如干咳少痰、皮肤干燥、鼻咽干燥等。燥又分成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偏于热,另一种是偏于寒,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很容易受燥邪侵袭而伤及肺,从而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症状,在临床上,将之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
温燥是人体受到秋季干燥的天气,发病的人群多是秋燥偏于热者。发病初期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黏、咽喉干痛、心烦口渴等,这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
凉燥是受到秋凉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寒者,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头痛、身热、耳鸣、鼻塞、恶寒无汗,类似于感冒风寒。除此之外,本病还有干咳连声、两肋窜痛、皮肤干痛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秋天天干气爽,气候干燥,皮肤黏膜的水分蒸发比较快,使得身体很容易出现燥热。如咳嗽、喉咙发炎肿痛、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中医称为“秋燥”。秋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柔弱的肺系统,而且最容易伤害到肺系统,从而产生全身性的秋燥症。在立秋之后,气候就开始变得干燥起来。
干燥的气候中,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皮肤。尤其是孩子,因为他们的皮肤比较娇嫩,只有拥有一定的湿润性才能保持其柔韧健康。长时间干燥则会使皮肤变得干涩、皲裂,甚至导致毛发脱落,皮肤受到擦伤后,也容易发生感染。秋燥还会引起“上火”。干燥的气候使得大量的汗液被蒸发,导致肌体津液丢失过多,对孩子来说,他们尚不完善的体温调节功能很容易在秋燥的影响下出现失调、发烧、嘴唇干裂、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症状。
秋燥还可能伤害到呼吸系统。秋季天气干燥,每次呼吸都是对呼吸道的一种劣性刺激。它带走了黏膜和肺泡中的大量水分,使其变得干燥,这样不仅容易流鼻血,呼吸道上皮的纤毛也会失去摆动排痰等防卫功能,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和肺感染。
秋燥多表现为皮肤不正常,变得紧绷绷的,毛发枯黄没有光泽,头屑增多,口唇干燥或皲裂,大便干结等现象。如何“安全”度过秋季,进行自我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应如何做呢?首先要学会及时增减衣服,注意冷暖。立秋后,昼夜温差比较大,应及时增减衣服,做到起居有节,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以预防感冒。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依照自然界在秋季“阴增阳消”的规律,早睡早起。少言也可预防秋燥,因为“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就会伤气,其中最容易伤害肺气和心气。补气的方法可取西洋参、麦冬各10克泡水代茶饮,每天一次。还可以多吃百合,这样可以滋润皮肤。秋天对应人体的肺脏,而肺脏的功能是主管人体皮肤,所以皮肤的好坏与人体的肺脏有密切的关系。百合则具有润肺止咳、补中益气、清心安神、滋补养颜护肤等功效。取新鲜百合60克,冰糖适量,加粳米100克煮粥食用,有清心润肺的功效。
还要多吃新鲜蔬果。秋燥最容易伤人津液,大多数的新鲜蔬菜、水果都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因为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补充人体津液。秋季最佳食用的水果是梨,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润肺生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对肺热咳嗽、支气管炎等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要注意少吃辛辣煎炸的食物。蒜、葱、姜、八角、茴香、韭菜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吃都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而应当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帮助人体抵御干燥。
需要稳定情绪,重视精神的调养。阴虚者,大多肝火易旺,动不动就爱发脾气。肝火偏旺,时间长了则会内耗阴津。进入秋季,燥象则更加的明显。因此预防秋燥也要重视精神的调养,稳定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顺利地度过秋天。
温馨提示
秋季天气干燥,人的皮肤常常会出现口角干裂、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脱落、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为“秋燥症”。秋燥不仅让人感到身体不舒适,心情不顺畅,还可能引发许多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所以秋天必须养阴防燥,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应多选甘寒滋润的食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