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要克服哪4种惰性
1.心理惰性。中年人心理上的惰性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逐日增加。常表现为思想焦虑、情绪抑郁、精神颓废、意志消沉。究其原因,这些人年轻时大多经过艰苦的奋斗和拼搏,学业已成,事业上有一定建树,家庭稳定幸福,子女长大成人,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步入中年后如释重负,心理上求稳怕变,遇事瞻前顾后,唯恐失去已经取得的成就,往昔那种“弄潮儿”的闯劲儿也不复存在。这种惰性心理往往会导致目光短浅、甘居平庸、不思进取、事业无为。
2.思维惰性。据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多用脑的人智力水平比懒惰者要高50%。一些中年人事业上成绩平平,关键就在于不爱动脑筋,缺少了积极的思维。表现为不愿接受新生事物,懒于动脑,满足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做知识更新的努力。研究认为,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有利于健康,因为人的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都“用进废退”,就像久置不用的机器会锈蚀一样,脑子也会生锈,变得思维迟钝,应激能力差。
3.行为惰性。俗语道:“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随着岁月的流逝,人到中年,其体力、精力都在走下坡路,易疲劳,生活上贪图安逸,工作中安于清闲,养尊处优,如干点体力活或参加点体育锻炼,就觉得四肢乏力,肌肉酸痛,苦不堪言。医学研究认为,惰性可使人体生理机能变差,疾病容易找上门来。如平时不爱运动者,其心脏早衰10~15年,冠心病发病率要比爱好运动者高出1~3.5倍。临床实践表明:糖尿病、胆结石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等也好发于懒惰者。
4.病态惰性。指某种疾病引起的惰性。表现为困倦乏力、寡言少语、食欲缺乏等。尤其本来精力充沛、勤奋肯干的人,一下子变得懒惰松懈,萎靡不振,往往是疾病的先兆。医学资料表明,中年人患病前出现惰性约占病例总数的70%,抑郁性精神病、冠心病、贫血、心脏病等疾病事先都会毫无例外地出现“懒惰”征象。
贴心小叮咛: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惰性是健康的大敌,常常与疾病和衰老形影相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