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美洲“火箭”——叉角羚羊
叉角羚羊产于美国中西部地区,成体的叉角羚羊体长在1.32~1.49米之间,体重40~59千克左右。背部土黄色,腹部白色;颈部和臀部有显眼的白斑;鼻梁是黑色;耳朵下面一直到下颌有黑斑。
叉角羚羊的名字是因为它们的角有分叉而得名,不过它们也是一种形态多变的物种。有30%的雌羊终生不长角,偶尔还会长出形状异常的子宫。
叉角羚羊
叉角羚羊是美洲大陆跑得最快的野生哺乳动物。最高时速每小时可达80千米。一次跳跃可达3.5~6米左右,擅长游泳,非常机警。因为它们的眼睛很大,生长位置相比其他食草动物更靠外、靠上。这使它们拥有更广的视野,更容易发现靠近的天敌。特别发达的视觉,使它们能看到相当于人用8倍双筒望远镜看到的距离。正是由于它们能看到很远的距离,因此,近视能力相对来说很差。10米开外的人如果不动的话,叉角羚羊将很难察觉人的存在。遇险时,臀部的白色毛能立起,这是它们向同伴告警的一种特殊信号。
叉角羚羊
叉角羚羊以草、灌木、芦苇等为主食,能用前脚挖掘被雪所掩埋了的植物。如果能吃到足够的青草,可以不喝水。每年的夏季是它们的交配时期,孕期约8个月,第一胎通常只产1仔,以后则每胎2仔。
叉角羚羊的天敌主要是狼、美洲狮。由于成年的叉角羚羊奔跑的速度相当快,所以这些天敌在它们眼里已经构不成多大威胁。但对羊羔来说,就是最大的威胁。这些小羊羔经常因为弱小而成为“敌人”的美餐。为了避免敌害发现,羊羔可以长时间静卧,只有这样,才能得以逃生。有时候奔跑的大型动物踩踏在群卧中的羊羔身上,它们也可以做到一动不动,一声不响。
人们为了得到叉角羚的肉和皮,或者用它们的头作装饰品,大量捕杀叉角羚羊。目前,叉角羚羊数量锐减到不足两万只。虽然已经实施了大力保护,数量有所增长,但是依然大不如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