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不厌细利于消化
1.老人肠胃消化减弱
现在说说“脍不厌细”的问题。“脍”是切细的肉,“脍不厌细”就是要把肉切成很细很细的丝,这样有助于消化。
孔子时代用于切割肉料的刀具,主要是铜质的,若不具有娴熟的刀工和极认真的态度,是很难将肉切得又细又薄。
要知道,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相应减弱。试想一下,如果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等症。所以,吃肉要切得很细很薄,甚至切成碎末制成羹来吃,只有完全被吸收,才有益身体。
前几天我就遇到这样一件事。74岁的张老先生独自一人生活,平日喜欢吃肉。一天,老先生买了半扇猪肋。回家后,他把猪肋剁成大块,红烧了一大锅。
次日凌晨4点,老人开始呕血。去医院急诊检查发现,由于肉块太大造成了消化不良,引起肠胃出血。最后闹得张老先生卧床禁食输液。
相反,孔子晚年坚持了“脍不厌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入,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孔子的这句话还可引申为,老年人进食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更利于消化吸收。
中国古代的鱼脍(也就是现在流行的生鱼片),就讲究切得愈薄愈好,有时还要进一步切成细丝,称作“脍缕”。
在2500多年前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孔子就已懂得了这些健康长寿的规律,实在是难能可贵。
家里有老人的朋友,看到这里应该知道了吧,下次给他们做菜时,尽量切得精细一些!
可能,我们的一个小小改变,就会给老人带来无限惊喜。
2.老人不可偏废肉食
肉食对人体有补益精血的作用,人到老年,精血不足,就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肉类来补益身体。但是,老年人阳气不足,滋腻、味重的食物难以消化,所以,吃肉要切得很细很薄,甚至切成碎末制成羹来吃,只有完全被吸收,才有益身体。
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应避免食肉,每天尽量吃得清淡一些,这样做对延年益寿才有利。其实不然,最近,日本学者从长期分析、研究的结果中得出:在维持老年人健康生活方面,肉类食品起了很大的作用。倘若老年人对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不足的话,血液中的胆固醇值会下降,这样极有可能增加因血管脆弱引发脑出血等病的危险度。
那么,老年人食肉究竟可以产生什么疗效呢?首先,日本医生强调的是:东方人不应像欧美人,他们过量进食肉类食品,血中胆固醇“堆集”,生成了一触即发的脑溢血病灶。老年人每天需要食入一定量的肉类,这样既可强化血管的弹性.又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作祟”。
研究者曾对日本秋田县某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实施了一项食肉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衡量机体营养及老化指标的人血白蛋白值通常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另一项衡量老年人是否有贫血倾向的指标血色素亦同样如此。但是积极食肉的老人们与不太吃肉的消极者相比较,上述诸指标值均很高。所以,老年人规范性地食肉是保持健康的一大保证。
你一定会问:老年朋友们吃多少量的肉为好呢?医生的回答是:一日三餐中,午饭或晚饭吃一次肉为理想之举。牛肉约为100克,鸡肉约为50克,这里指的食肉并非只指单纯吃肉,而是每天至少吃肉类、鱼类及蔬菜等10个种类的主、副食,方可将老年人领入健康的“田园”。食品的烹饪方法尽可能多样化,如煮、烤、蒸及炸等,并应多加醋、蒜等为好。
老年人之所以要食肉,目的是从肉食中吸收优质蛋白质。但是蛋白质对于急性肾炎病人却是十分不利。因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尿素要经肾脏排出体外,增加了肾脏的负担,所以,急性肾炎病人忌食高蛋白的肉制食品,也要少食植物蛋白,如黄豆及豆制品等。另外,感冒的人也不宜吃能量较高的其他肉制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3.“脍不厌细”终极目标:饭菜嚼成浆
现在,让我们慢慢回想一下,平时吃一口饭要嚼多久?
《辞海》这样解释嚼:将食物咬烂。“烂”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民谚为此确立了一个“标准”:“要想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我国医学专家最近又给咀嚼提出了一个量化指标:老年人每口饭菜咀嚼25~50次,每顿饭吃30分钟。达到这个指标,饱食中枢才有足够的兴奋时间,也才有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有人做过试验,两个人同吃一种食物,一个人细嚼,另一人粗嚼,化验结果发现,细嚼的人比粗嚼的人多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纤维素43%。
美国有位叫夫勒柝的富翁,体重近100千克,影响了生活,四处求医无果。后来听说细嚼慢咽可减肥,便给自己规定每餐必须30分钟,咀嚼2000次以上。这样做的结果是每餐吃到过去食量的一半便觉得饱了,停止进食。四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少了20千克!这演变成了后来风行美国的“夫勒柝咀嚼法”,为众多减肥者仿效。
有没有人吃饭被小石子、沙粒硌了牙,或被鱼刺、骨头卡过的?假如你细嚼慢咽,就可以把食物中的小石头、骨头、鱼刺等慢慢剔出来。
所以,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老去催促孩子“快吃,快吃,快吃”,这样对他将来的生活习惯和脾胃都会有很坏的影响。老年人更需要慢吃慢喝,细嚼慢咽,切不可“囫囵吞枣”。
总之,进食中细嚼慢咽既是一种举止文明、行为良好的习惯,更是养生保健、防病美容的有效方法,值得我们去重视。
4.吃得越细,活得越久
有一天去医院做体验,一位46岁的女性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正在接受食管测压检查。
正常情况下,受检者吞咽5~10毫升温水后,食管各段会出现4千帕以上的收缩波,提示水是在食管有节律的蠕动推动下进入胃内的。而这名患者的情况非常奇怪:无论怎么增加饮水量,都看不到4千帕以上的收缩波,仅出现一些低幅的(2~3.5千帕)、推进不明显的无效收缩。这在医学上称之为“无效食管动力”。
是什么原因使她的食管功能受损了呢?经过检查,排除了她患溃疡病、食管炎、糖尿病等影响食管功能的器质性疾病,但她的进餐习惯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原来数十年以来,这名女患者的用餐时间非常短,平均5分钟左右,称得上是典型的“狼吞虎咽”。
我们知道,正常人吞咽食物后,食管的推进性蠕动和食物的重力作用会将食物送入胃内。统计表明:食物自吞咽开始到胃贲门下需7~14秒,要想保护食管功能,进餐速度(或吞咽频率)最好与食管推进性蠕动的规律相协调。以咀嚼1次1秒钟计算,每口饭宜咀嚼30次后再下咽,给食管充分时间协调自己的运动状态。
如狼吞虎咽般在短时间内连续摄入过多食物,势必会影响食管的蠕动规律,食物大多靠重力作用“坠”入胃内,极少借助食管的蠕动作用,久而久之,食管蠕动功能会逐渐因废用而退化。
《千金翼方》主张“食无大言”,就是指吃饭时专心细嚼,以利消化。中医学有“脾开窍于口”的说法,提示口腔内食物的充分消化对健脾益胃是十分有益的,这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想长寿吗?那就吃慢点吧。”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人们一顿晚餐可以吃三四个小时。这也被认为是当地人的长寿秘诀之一。经常咀嚼还能活化大脑皮层,可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痴呆。
这里我再详细谈一下慢餐的几大健康理由:
(1)有助消化。充分咀嚼能促进胃液分泌,同时将食物磨得极细,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并直接减轻胃肠负担,对老年人和胃肠功能欠佳的人尤其重要。
(2)慢餐能增加唾液分泌量,唾液入胃后形成保护胃部的蛋白膜,预防胃溃疡。
(3)多花些时间咀嚼食物,食欲中枢才能发出正确指令,使人产生饱腹感,避免发胖。
(4)细嚼慢咽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坚持慢餐,血糖、胆固醇、血压会相应降低。
(5)慢餐能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让身心愉悦起来。
(6)频繁咀嚼可锻炼面部肌肉,减少皱纹。
一些关注国民健康的专家向餐饮业大量宣传“慢慢吃”的好处,得到了热烈响应,很多餐厅里张贴了“乌龟吃饭”的标志,旨在鼓励顾客“慢慢吃”,其中的一句口号更是直截了当:“吃得越细,活得越久”。
我再问你一次,你想长寿吗?那就学学孔子的“脍不厌细”吧!
5.“脍不厌细”更适合哪些人群
从前面我们知道,“脍不厌细”是如此地神奇,甚至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脍不厌细”更适合哪些人群呢?下面我将简单地分为三类,供读者朋友参考。
(1)各种胃病患者
消化功能相对较差的老年人最适宜慢餐。充分的咀嚼能促进唾液、胃液分泌,同时将食物磨得极细,这样既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又可避免引起哽噎呛咳。
患有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患者,也提倡健康的慢餐,反复咀嚼使食物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可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另外,咀嚼分泌的唾液进入胃后能形成保护胃部的蛋白膜,可预防胃溃疡。
(2)肥胖人群
你或许有过短时间里吃下很多食物却仍然觉得饿的感觉,那是因为大脑的食欲中枢还未及时反应。如果吃慢餐多花一些时间咀嚼食物,食欲中枢才能发出正确指令,使你产生适量并有饱腹的感觉。
由于咀嚼的帮助,你只吃进去身体需要的食物量,自然有助避免发胖了。另外,细嚼慢咽对降低餐后高血糖十分有益,肥胖者坚持慢餐,血糖、胆固醇、血压也会相应有所降低。
(3)想减少皱纹还能美容的人
细嚼慢咽的过程中,减缓吃的速度,无疑会给你及时的饱腹感,也就避免了暴饮暴食。同时,频繁咀嚼能锻炼面部肌肉,促使面色红润,减少皱纹产生,如果你想变得漂亮就先从慢餐开始吧。
6.“脍不厌细”能发挥唾液功效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简单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花会开,秋天叶要落一样。
有一种人身自带的养生保健品,我在这里要着重提一下,它就是唾液。古代养生家们均非常重视,称之为“金津玉液”。
有人会问,唾液真的能养生?这一点不用怀疑,它的养生功效还大着呢!
中医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视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既然唾液为脾肾所化,那唾液就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别看小小唾液,竟含有十几种活性酶、维生素、激素、矿物质、免疫球蛋白等,除了消化,还有杀菌、解毒、防癌等功效。进入胃中,还能中和胃酸。
有研究证实,唾液腺在分泌唾液的同时,还会分泌一种腮腺激素。它可以被机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具有抵抗机体组织老化的作用。而细嚼慢咽则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延缓机体衰老。
上面说唾液中的多种酶,对某些致癌毒素有抑制作用,如黄曲霉素、亚硝胺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把烤到焦糊而含有致癌物的烟熏肉放入试管中,再将人的唾液加入其中混合、浸润一定时间,最后反复搅拌5分钟取出化验,结果肉中的致癌物质80%已被破坏掉!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含有13种消化酶、11种矿物质、9种维生素、多种有机酸和激素等。其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维生素C的解毒功能最强,它们不仅有抗氧化的作用,还能消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分解进入口腔的致癌物质,有效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古人把唾液与男子的精液同等视为“元神之液”,认为弥足珍贵,不可轻易外泄外唾,有“唾沫一口,价值千金”的说法。
由此可见,孔子很会养生,很懂“脏腑阴阳”,所以孔子的长寿不是没有道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