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夫子每日必食姜

孔夫子每日必食姜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肯定地说,在那个平均年龄不过40岁的几千年前,孔夫子他老人家活到73岁的高龄,这与他常年食姜有莫大的关系。毋庸置疑,“不撤姜食”是孔子养生观的支流,也可能暗合着孔子的某些人生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以达到驱寒养胃的目的。可以推测,孔子是在数次食用姜片后,发现其“驱寒养胃”的功效。在孔子那个年代,肯定论证不了吃姜与长寿的有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食生姜可以延缓衰老。

孔夫子每日必食姜

可以肯定地说,在那个平均年龄不过40岁的几千年前,孔夫子他老人家活到73岁的高龄,这与他常年食姜有莫大的关系。

1.孔子每天饭后嚼姜数片

乍暖还寒,百木凋零。

公元前2500年的一个清晨,孔子师徒一行数人匆匆离开宋国。因为政见没有得到诸侯的认可,更因为“儒”术无法在此地推行,无奈之余,怀揣着鸿鹄之志,孔子师徒又踏上颠沛流离的游说之旅。

这一切,对孔子来讲已习以为常。不过,即使在这样郁郁而忧的日子里,有一样食物孔子每餐必食,那就是姜。

弟子们还像平时一样恭敬他们的老师,随时记下他言行中闪耀的思想光芒。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深思数日后孔子开尊口教导弟子,说了四个字:不撤姜食。(详见《论语乡党》)

其意为,每餐必须有姜为佐料,不然无法下饭。毋庸置疑,“不撤姜食”是孔子养生观的支流,也可能暗合着孔子的某些人生理念。不过,无论哪一种,都可以看出,孔子对“姜”的态度几乎达到“嗜”字。

一个为人师表万世景仰的圣人,为什么对“姜”情有独钟,而且还把此事写进流芳千古的《论语》中?这是他老人家故弄玄虚,还是另有奥妙?

通读《论语》,我发现,这种嗜姜的习惯与孔子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基因。

孔子到诸国游说政见,过的是颠沛流离的车马生活,或受蔑视,或受监控,甚至被陈蔡的军队围困在田野,还差点被宋司马魈杀死。那时候说他风餐露宿,沿街乞食,未免过苛,但饥饱无常应该是个常态。

我们能想象得到,孔子一路上颠沛流离,饮食不济,消化不良有个胃病应该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以达到驱寒养胃的目的。

可以推测,孔子是在数次食用姜片后,发现其“驱寒养胃”的功效。不过,即使聪明如孔子也不会想到,姜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让他活到73岁的高龄。

朋友们,别认为这个故事充满想象性,但道理却是真实的。可以肯定地说,在那个平均年龄不过40岁的几千年前,孔夫子他老人家活到73岁的高龄,这与他常年食姜有莫大的关系。

“那么人的生理寿命究竟能活多少岁?”用现代胚胎细胞分裂代数与周期计算,人类平均自然寿命为110~120岁。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迄今活不到120岁?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

在孔子那个年代,肯定论证不了吃姜与长寿的有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食生姜可以延缓衰老。营养学家发现,生姜中含有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其抗氧化作用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还明显,因而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因此,中老年人在平常膳食中适量地吃点生姜和姜制品,可以达到防病抗衰、颐养天年的效用。

看到这里,如果家里有老人,那就马上行动起来吧!

2.容颜不老方中的无极拈花指

上到三皇五帝,下到碌碌如云的你我,也许都曾问过:怎么样才能保持容颜不老?秦始皇没办到,汉武帝没办到,你也办不到。不过,延缓衰老还是有法可依。

苏轼《东坡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杭州净慈寺有位八旬和尚,鹤发童颜。苏轼问老僧返老还童之术,僧日:皆日日食生姜,故容颜不老。

下面就说一个延缓衰老的秘方,供大家参考:“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茄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

这是古医书《奇效良方》中容颜不老方的歌诀。该方以生姜为主药,每次三五钱,清晨煎服或沸水汤服,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

美的女性朋友们,还等什么呢?动手自己试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