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风(脑卒中)

中风(脑卒中)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左撇子的人则应有意识地多使用右手(右脚),以便使左脑半球得到锻炼,减少脑血管破裂出血的脑卒中(中风)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饮食控制,必要时按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多数资料报道,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在上午。

中风(脑卒中)

预防中风

1.要重视与中风有关疾病的防治,凡有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患者,都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坚持吃药,稳定血压。糖尿病病人若没有很好的控制就会导致动脉壁的变化和促进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的病人要加强体育活动和注意调整饮食、控制情绪,对已有动脉硬化的病人应酌情服用丹参片等,可以养气活血,增加血液循环,也可服用弹性酶等药物。

2.乐观,低头运动,双手并用可防脑溢血。

(1)大量临床资料证明,精神因素确是诱发脑溢血的重要原因。它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特别值得老年人警惕。

怎样预防呢?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诀。”实践告诉我们,乐观也是预防脑溢血的重要秘诀。老年人要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首先要有豁达的心胸,学会善于解脱自己。遇到矛盾时,要冷静,不纠缠;遇到挫折时,能顶住,不埋怨;当家人或其他人有错误时,不要生气发怒;当患病久治不愈或遇到其他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不要悲观失望,要多看光明面,轻松洒脱度晚年。其次,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童心”,对周围事物具有像孩童一般的求知欲、新鲜感、乐趣感。要经常读书看报、勤于用脑、开阔心胸;积极参加文娱体育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性情;主动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多欢少吵,善享天伦之乐。这些,都有利于调节中枢神经、培育乐观情绪、延缓大脑退化、防止脑溢血的发生。

(2)日本医学家发现,在脑血管破裂者中,有60%以上是右脑半球的微血管破裂出血。这与大多数人惯用右手有关。使用右手有利于大脑左半球的锻炼,而右半球锻炼机会则少,从而不如左半球的血管坚强,以致容易破裂出血。

因此,惯用右手的中老年人,平时多注意用左手(左脚)工作、学习、打牌、下棋运动和干家务等,以便使右脑半球得到锻炼,使血管和功能得以增强。同样,左撇子的人则应有意识地多使用右手(右脚),以便使左脑半球得到锻炼,减少脑血管破裂出血的脑卒中(中风)发生。

(3)多做头低位运动和交替运动。当你做头低位运动时,需要改变平常习惯的体位,这使得全身的血液循环也随着运动而得到调整,减缓和改善那些因长期直立而承受过度压力部位的负担,使薄弱的部位得到锻炼和加强,能增加脑部的供血量和压力,使脑血管在抗压力和韧性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消除脑卒中(中风)的隐患。同样,交替运动能使全身不同部位的功能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分管左右躯体运动的左右脑半球血液的循环,以达到增强脑血管的抗压能力和韧性的目的。

3.脑血管疾病是多危险因素的疾病。近些年来有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相关的因素是: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直接作用于脑底部微小动脉,形成动脉瘤或微梗塞,也可机械刺激损伤大血管,使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凡血压长期高于22/12 kPa(165.4/90.2 mmHg)者,发生中风的机会比无高血压者高出7倍多。

(2)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缺血性中风。有人指出,长期血糖增高将引起血脂、血液黏度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并发血管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饮食控制,必要时按医嘱服用降糖药物。

(3)心脏病:心脏病是另一种重要的危险因素,如心房纤颤、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填塞脑血管,常常引起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治疗心脏病要慎重,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用药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

(4)肥胖与高血脂:肥胖者同时伴有高血脂症,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这些患者除了节食、服降脂药物及适当运动外,尚需注意心理和环境因素的调整。

脑血管病是多危险因素疾病,还有不少因素如吸烟、酗酒、食盐、气温、气压、劳动性质等,对脑血管病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只有防治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脑血栓性中风和脑出血性中风两者多发的时间不同,老年人应该注意防范。

(1)血压波动与梗塞性疾病关系密切,后半夜是血压最低的时段,血流缓慢,正是血栓容易形成或动脉梗塞的时机。大量的资料表明:脑血栓、心肌梗死等梗塞性疾病,多发生在后半夜或凌晨,所以防梗塞的药物,应在这段时间发挥作用才好,但不应过分降低血压。

(2)多数资料报道,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性中风),多发生在上午。因为这个时段是平均血压最高的阶段,再加上病人在上午可能正在工作或劳动,或者情绪波动,促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而造成硬化的脑血管破裂出血。这提示我们,降血压的药物,应在这段时间发挥作用,才算用在刀刃上了。

5.要避免脑出血的诱因。高血压会引起“小动脉硬化”,这就为诱发脑出血创造了条件,30%的脑出血常见的诱因有:

(1)解大便时屏气用力过大、过猛,或剧烈咳嗽时脑内静脉血压回流受阻、压力升高。

(2)寒冷、疲劳引起脑血管痉挛。

(3)精神刺激、性生活时,看球赛或打麻将时。

由以上诱因发生脑出血的例子经常出现,高血压患者,特别是50岁左右的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高龄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冬季保暖,经常保持大便畅通等。当然预防脑出血的关键还是要把高血压控制好。

6.要注意中风前的种种信号并及时诊治。

(1)突然记忆丧失(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某些病人平时无任何不适而有一天突然记忆丧失,对刚发生的事物或以前的经历均不能回忆,但智力、言语、阅读和肢体活动均无影响,病人一时处于茫然若失的状态,大多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2)偏身麻木(纯感觉性卒中):患者突感偏侧面部、肢体有麻木刺痛、僵硬或压迫感,但肢体活动自如,无偏侧肢体瘫痪。

(3)讲话不清(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患者突发中度到严重的口齿不清,面部肌肉有轻度瘫痪,伸舌轻度偏斜,吞咽、进食轻度困难,面瘫侧手的精细动作笨拙迟缓,但无明显肢体瘫痪。

(4)不能控制的哭笑(强哭和强笑):患者出现与环境不符的哭笑,自己不能控制,常在众人面前失态,这个症状可以单独发生或伴有其他症状。

(5)不能呼名唤姓(命名性失语):病人突然对亲友的名字不能呼唤,但知道是谁,对周围的物品也不能直呼。

(6)言语困难(运动性失语):这个症状与前面的讲话不清有区别,病人出现讲话困难,不会遣词用语,心里清楚但无法表述,肢体活动自如。

(7)突然一半视物不清(同侧偏盲):病人突然发现看东西或看报时某一侧模糊不清。

(8)天旋地转(椎-基动脉综合征):一些中老年人在睡眠或清晨时突然天旋地转、头晕剧烈、恶心呕吐,病人每当头位转动则可使症状加重,少数病人有突然耳聋现象,检查时看到眼球震颤,往往需几天后才缓慢恢复,可反复发作。

(9)突然跌倒(跌倒发作):病人平时尚健,但有时并无路障却突然跌倒于地,如无严重损伤均能自己起立,也无意识障碍。

(10)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患者在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的情况下出现行走不稳,手部也有失控现象,并有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一侧面部和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度觉丧失。

(11)一侧肢体乱动(偏侧舞蹈-投掷症):病人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一侧肢体活动,轻者手指作不规则的扫动(舞蹈样动作),重者上肢、下肢有大幅度的乱动,上肢的动作犹似投掷物体,下肢有屈伸不休的动作;有的病人有眨眼、噘嘴等不自主动作,病人神志清晰。

(12)视物成双(复视):病人有时会出现视物成双现象,这是由于双眼视物眼轴不一致所致。

上述各症状均可见于脑血管病变,当然其他病因如肿瘤、炎症、脱髓鞘病变等也会产生类似症状,这就需要各项检查来加以鉴别。

7.降压药的正确服用时间,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根据个体的差异,应选择适宜的降压药及剂型。短效降压药制剂,每天服3次,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觉醒后即服用,不要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最后一次服药,应在下午18时前服完,不可在临睡前或更晚服用。长效缓释降压药制剂每天服1次,应在觉醒后即服,这种服药时间,对防止早晨血压升高有重要意义,并能使白天血压的上升趋势得到较好的控制;夜间血压也不会明显降低,这对减少夜间或清晨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若睡前加服抗栓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50毫克,则能更有效地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8.老年人易发“脑血栓”的“脑危时刻”。时下,老年人患心血管病变很多,尤其是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对已有心血管病变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脑危时刻”来保护自己。

据有关专家研究指出,早晨6~9时为脑血栓发生的危险时刻。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有两点可以说明问题:一是晨起体内水分缺乏,致使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强。人体心率减慢,血液中易形成血栓,血栓随血流嵌顿在脑血管中,便发生脑血栓;二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在晨起体内缺水情况下,容易发生血栓。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健康大敌,可致老年人昏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预防办法:平时应注意稳定情绪,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少吃咸食及油腻事物,夜间注意适当饮水或牛奶等。晨起先饮水250 ml,这样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

进餐后1小时内,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餐后不久便会出现脑血栓,以致半身不遂。研究表明,饮食活动可使血压产生波动,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血压下降幅度可达2 166~3 199 kPa(20~30 mmHg),因此导致血流减慢、血管淤血,遂诱发血栓形成,而且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令人担心的是,临床上进餐后1小时发病,多数年龄在55~65岁这一年龄阶段,故尤需注意保护自己。

预防办法:一是人到老年进餐要适可而止,节日期间做到不喝过量酒;二是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更不宜过饱,以免心脑疾患乘虚而入;三是要在餐后适量饮一些茶水,可帮助消化。

9.预防低血压造成的中风

(1)脑血栓约有60%为低血压造成。低血压发病率虽低(青壮年患病率约2‰,中年约3.5‰,老年6‰~9‰),但对人的健康危害并不比高血压小。据近几年对脑血栓病人检查,其中约60%为低血压造成。

低血压症有一过性低血压、病理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3种。一过性与体位性低血压虽不像病理性低血压严重,但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就可能发展为病理性低血压。病理性低血压多发生于老年人。其血管弹性降低,血流减慢,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尤其在更年期,内分泌紊乱,低血压病发病率和由此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比其他年龄段的发病率更高。因此,要特别重视及早明确诊断。中老年舒张压在70毫米汞柱以下者,都应经常测量血压,画出低血压曲线图。在安静半小时情况下,每天测5次血压:上午6点、10点;下午2点、6点、10点各一次,连续测量10天,如低压曲线值低于7 198 kPa(60mmHg)者,即可确诊。如曲线低压高于8 137 kPa(63mmHg)、低于9 131kPa(70mmHg),又有自觉症状,生化检查(血液内17酮与17羟明显减少)也符合低血压者,也应按低血压症预防和治疗。

低血压病的预防:一是保持体内钙、镁、钾、钠平衡,或略高于正常人;二是饮食中增加蛋白质;三是适量体育运动,游泳和耐寒锻炼效果较好。

低血压症的治疗:由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为好,如病因治疗,氧气吸入疗法,穿高筒弹力袜,饮“独参汤”、“参黄(芪)汤”等。

(2)降压过度易中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不敏感,对迅速下降的血压不能及时代偿。高血压患者大脑血流自动调节曲线上升,大脑对低血压的耐受性差,易造成大脑灌注障碍,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如果血压迅速下降到临界水平,就有诱发脑血栓的危险。

为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过程中,应经常定时测量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压波动的情况,选择最佳药物和最佳治疗方案,使血压缓缓降低较为安全,切勿擅自加大降压药剂量,或随意选用新的降压药,造成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而发生意外。同时,如出现眩晕、呕吐、肢体麻木、失语、意识模糊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10.冬春之交、晚秋都要防脑卒中(中风)

(1)冬春之交,各医院的急诊室里脑溢血病人的就诊人数有所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有些长期患高血压的病人,舒张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再加上气候突然转冷,就会引起血管突然收缩,使脑血管壁压力骤然升高,又因为血管壁本身硬化、脆弱和功能障碍,容易造成血管破裂而引起脑溢血。因而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在这个季节要特别当心。

如果一旦在家里发生脑溢血,家里人不必紧张慌忙,要保持沉着、镇静,及时把病人送到附近医院急诊治疗,搬动时动作要轻,最好把头部抬高,并防止头部震动。

(2)晚秋气温骤降,是中风的多发季节。预防中风应注意以下几点:

1)0℃是高凝血的气象因子。统计表明,1年之中最容易发生中风是晚秋和早春,而发病高峰就是在0℃天气时。因此,在听到气象预报有大风降温、气温下降到0℃上下时,应及早添加衣服并服用如阿司匹林之类的抗凝血药物。

2)中风虽愈当心复发:中风痊愈后在晚秋又容易借机复发,因此不可忽视必要的预防。中风病人中有30%就是再次复发的。

3)从多方面加强预防措施:适当多吃番茄、洋葱、大葱、生姜之类蔬菜,有助于抗凝血和抗血栓。

每天30分钟到1小时的散步和其他柔和运动,有利于通经活络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11 1当心头颈部动作不当诱发中风。有些头部、颈部的不恰当动作也可能会使一些人中风。

人的颈部有四条主要的动脉。在某些头部、颈部动作时,这些动脉可能被扭曲而挡住血液流通,再加上血管硬化,有可能导致中风。比如抬头、转头,在理发店让顾客仰头从后面替顾客洗头发,这种姿势可能妨碍血液流到头部;转头,把头尽量向左转或尽量向右转也能挡住血液流到另一边。

除仰头洗发外,口腔科检查和治疗、全身麻醉、练瑜珈功、射箭、脊柱按摩治疗等,也要避免动作不当,以免过分抬头或扭动而诱发中风。

12 1高蛋白饮食防中风

(1)美国研究人员对3 000名50~60岁的男子,进行追踪调查22年后发现,常喝牛奶的人不易中风。每天喝牛奶500克以上的人,中风率仅3%,否则高达8%。因此,老年人为预防中风,应常喝牛奶。

(2)有关研究表明,动脉硬化和脑卒中的发病,同日常膳食中缺乏蛋白质有关。营养学家调查,目前大多数老人多是普通膳食而出现蛋白质缺乏现象。这就提醒人们,要重视改进膳食结构,注意摄取高蛋白质食物,如鱼、肉、蛋、奶类和豆类及其制品,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蛋白质的吸收,增强动脉管壁的柔韧性和弹性,有效地防治中风等脑血管疾病。

13 1窥视眼底防中风。高血压病是促发中风的最危险因素。1980年全国抽样调查,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约为35%。显然,防治高血压病对预防中风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对眼底视网膜血管和视网膜组织在功能与器质方面皆可出现改变,尤以视网膜血管硬化为首要。其硬化过程既反映大脑或肾脏血管系统的同样情况,并对全身血液循环情况的判断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程度,临床一般分为四级:

一级,血管痉挛期。视网膜动脉血管痉挛、变细,管径粗细不匀,呈螺旋状弯曲,黄斑区周围之血管改变较明显。

二级,血管硬化期。视网膜血管发生器质性改变,即由血管痉挛变为硬化,此时动脉更细,管壁增厚,管壁表面反光增强,呈铜丝状。在动静脉交叉处有压迹,晚期为血管闭塞,血流不能通过,血管则呈银丝状。

三级,视网膜病变期。除有动脉硬化改变外,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棉絮状灰白色渗出物,黄斑区之渗出物呈星芒状。

四级,晚期可出现视乳头及附近视网膜水肿。

眼底病变反映了高血压病程的发展。三四级眼底变化,随时都有发生脑卒中(中风)的可能。因此,老年人及时去医院观察眼底,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脑卒中(中风)的发生率。

中风的防治措施

1 1脑梗死(脑血栓)发生后切勿错过6小时以内的最佳治疗时间。

(1)对脑梗死(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时间就是大脑”,治疗时间越早越好,早治疗它可以挽救、逆转处于濒死状态的脑细胞,可以将一次脑梗死扼杀在“摇篮”之中,以免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脑梗死,这对防止病情恶化以及发生各种并发症,都可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2)对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溶栓治疗,以促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从而恢复大脑的血液供应,常用的溶栓剂有尿激酶、链激酶等,关键是病人早去医院接受治疗,如果贻误和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机(6小时以内),治疗效果就差了,肢体瘫痪等也就难以恢复了。

(3)家属和病人千万要树立急救意识,及时去医院就诊,切不能观望、拖延,可呼叫120急救中心,做到急、快、早的送诊。

2 1防治中风的六点措施:①控制促进动脉硬化形成的高血压和高血糖。此类病人应服用降压和降糖药物,使血压和血糖保持基本正常,可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②降低血脂含量。血脂高者要服用降脂药和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③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阻止血栓形成。宜用小剂量,每天25毫克(1片)即可,量大会引起胃出血。④静滴蛇毒抗栓酶,使血栓溶解、微循环改善。⑤外科搭桥手术,将头颅外的动脉与栓塞部的动脉连接起来,使颅外动脉的血液直接供应到缺血的脑组织,能明显改善症状。此手术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⑥还可采用针刺、按摩、推拿、体育医疗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并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 1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家庭救护。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风),近年来不但发病率迅速增加,且经大医院急诊抢救后的死亡率常超过50%,故加强家庭救护甚为重要。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脑动脉因故破裂。脑动脉的外膜及中层较薄,不如人体其他地方的动脉结实,因而易于破裂。加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对血管内膜及内弹力层的损害,或引起脑动脉变性、溃疡、坏死等病理改变,当血压过高时就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其症状的严重性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病情的好坏则在于是否继续出血。因此,要预防脑出血的突发,年龄在40~70岁左右的病人,平时就要主动进行自我监护和保健。要每天自测或家人代测血压,戒烟酒,生活规律,饮食清淡,适当锻炼,避免精神激动,不宜参加竞赛性活动等,以求血压稳定。家中还要有应急的准备,如氧气、抢救用药及针剂,以及事先特约就近有经验的内科或神经科医生应急赶来指导抢救等。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脑出血的症状,应坚决实施就地救护。脑血管意外发作的6小时内是抢救的关键,所以有人提出了“6小时”的概念。所谓“6小时”,是指脑出血病人在6小时内果断采取措施,完全可以使出血止住或出血减少,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具体办法是:

(1)静卧,不随意移动病人。如病倒在地切勿搬到床上,或扶起再躺下,也不要唤醒病人,不要喂水吃药或按摩。

(2)马上与急救医生或特约医生联系,争取尽快诊断和选定抢救措施。不宜自行决定运送病人到医院,以免招致更多的出血。

(3)及时进行吸氧与脱水。头高位,置冰袋,只要出血停止,脑水肿消退,自可改善预后。

(4)临床能确定脑出血的,则无必要做头部CT检查,以免因检查、折腾加重出血。

(5)救护当中,患者家属与医生应双方相互协作和理解,尽快促使病人脱险。

4 1怎样正确护送中风病人。当发现高血压患者神志尚清,仅有头痛、头晕、言语不清和肢体瘫痪时,首先家属不要慌张,让病人平卧,平静休息,不要频繁搬动和折腾,否则常可使血压升高或明显波动而加重病情。其次,测量一下血压,观察瞳孔、心跳、呼吸和脉搏的情况,如果病情较严重,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理,若血压过高,则迅速降压。出现瞳孔不等大和喷射性呕吐时,表明有脑内压升高,应及时用脱水剂,如有呼吸困难者可给呼吸兴奋剂,待病情稳定后转送。

转送搬运病人时,应采取水平体位,即保持头与躯干始终成一字形,身体的长轴与前进的方向相垂直。否则由于体位的影响及重力的作用,血液易在脑组织内发生流动,如果侵入到关系生命的重要结构中,极易发生意外。

按照脑出血病人就近治疗的原则,不宜长途转送病人。可用急救车护送。

5 1功能锻炼有益中风后遗症好转。中风是由于脑溢血、脑血栓造成的。中风病人经过积极抢救,大部分可以治愈,但往往留下一些后遗症,如能在治疗(包括推拿、针灸、药物疗法)的同时,积极而适当地加强功能性运动锻炼,则可使中风患者更快地康复。

(1)对卧床不起的患者,可由家人帮助进行锻炼。如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以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弯伸等运动,以避免发生关节僵硬;稍可活动的患者,可在家人的搀扶下起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

(2)能活动但尚不能自己行走者,可常做些身体向左右两侧摆动、下蹲等动作;或原地踏步、轮流提高两腿,抓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或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同时也可将患肢平举、抬高、上举等,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3)能自己行走时,应逐步进行踏门槛、斜坡上行、上下楼等运动;下肢恢复较好的患者,还可适量进行小跑步等。

(4)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恢复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

在作任何一种功能锻炼时,都要有意识地使患肢负重,但活动量应当逐渐适量增加,同时要掌握好时间,不宜过度疲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