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批评有度属于热情有度吗

批评有度属于热情有度吗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与人之间发生意见分歧、口角之争,是常事。如果得理不饶人,伤人面子,只会使被批评者认为伤了自尊而本能地处于自卫、抵制的状态,激起对批评者的极大反感。得理饶人,能获得一个好的人缘。北宋官至枢密的韩琦,有两只传世珍宝玉杯,珍惜至极。一次在宴会上韩琦请宾客观赏玉杯,一小吏不小心将玉杯碰倒摔破,宾客俱惊,小吏伏地待罪。韩琦得理饶人,宽容地说:“一切物品都有损坏的时候嘛。”

七、得饶人处且饶人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应在平时宽以待人。”

我们常听人说:“有理走遍天下。”其实有理也须让人,如果一有理,有理者就理直气壮,并且批评无理者时穷追不舍,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也会让有理者变成为无理者。人们对有理者的同情也会转移到无理者身上,因为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

得理须让人。人与人之间发生意见分歧、口角之争,是常事。如果有理一方就此穷追不舍,非得让人“赔礼”、“认错”不可,结果则适得其反。这样一显有理一方“小家子气”,二使失理一方精神受抑,怨生于内。反之,如果得理让人,适可而止,则一显“大将风范”,二使失理一方轻松以待、心服口服。

批评他人的过错,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要给被批评的人留面子。面子是国人至关重要的大问题,有些人甚至为了面子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惜做出让自己终身悔恨之事。因此,我们有必要维护他人的面子,做到得理饶人。哪怕是不得已的时候,我们也不要伤及他人的面子,俗话常说,打人别打脸,揭人别揭短。如果得理不饶人,伤人面子,只会使被批评者认为伤了自尊而本能地处于自卫、抵制的状态,激起对批评者的极大反感。脸是自己的,而面子是别人给的。常言道:“若有采蜜,勿捣蜂巢。”我们在批评人之前,就要对人多一份同情、理解和宽容。

对于一些智者、才者,尤其是个性强的人,特别要掌握批评的方式方法,既要批评得让人心服口服,又要尽量不伤及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倘若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一顿,效果则不一定好。

批评,有时难免要打破情面,伤及和气,如果仅仅是轻描淡写的批评一番,那么受批评的人觉得无所谓,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不能引以为戒,这批评又有什么用呢?批评的本意是“为人治病”,只要能治好病就不能怕吃药苦、打针疼。有的时候,该严厉时要严厉,要让犯错误的人得到警示,激起他内心剧烈的心理反应。但打破情面虽然有积极的意义,但也会带来副作用,有可能造成今后人际关系协调的障碍。因此,批评过后并非万事大吉,还必须想方法消除副作用,恢复信任,恢复受批评人的自尊,使他们确实感到批评者的真情实意。

得理饶人,能获得一个好的人缘。北宋官至枢密的韩琦,有两只传世珍宝玉杯,珍惜至极。一次在宴会上韩琦请宾客观赏玉杯,一小吏不小心将玉杯碰倒摔破,宾客俱惊,小吏伏地待罪。韩琦得理饶人,宽容地说:“一切物品都有损坏的时候嘛。”对部属的过失如此大度,部属能不深受感动,能不尽心竭力?生活中随处可遇到尴尬的事情,处于尴尬境地的人一定会觉得颜面尽失,若在这个时候你能谅解他,能为他找一个台阶下,不但能立刻博取对方的好感,而且也会为自己建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别人的爱戴和支持。

人的许多过失都发生在无意间,如果因过失而伤害了别人,犯错者就会满怀歉意,并会想方设法弥补过错。假如受伤害者能宽容,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假如受害者非要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犯错者的歉意就会转化为敌意。生活中的许多小矛盾激化,小纠纷酿成大惨案,大多是因为不能宽容待人,得理不饶人造成的结果。

记住古人所言“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方能得理饶人。如果因为一时一事的被人误解、中伤,就一辈子耿耿于怀,岂不是自找苦吃?“君子不恶人,亦不恶于人”,这才是君子风度的源泉。如果过失并非由主观因素造成,而是无意为之,对这种错误必须宽容。国外有句谚语说:“宽恕别人的过失就是增加自己的荣誉。”这种荣誉,也就是君子风度的报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