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吃菜的学问

吃菜的学问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建议,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日食用的蔬菜量应为500g。蔬菜是可供佐餐的草本植物的总称。野菜是自然生长的未经人工栽培的蔬菜,栽培的蔬菜源于野菜。蔬菜是一种天然的易富集硝酸盐的植物性食品,据检测,人体内81.2%的硝酸盐来自蔬菜。经过体内微生物的作用,硝酸盐极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与人体内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胺。现已证明,亚硝胺是致癌物。

6.吃菜的学问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建议,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日食用的蔬菜量应为500g。在保证每日蔬菜摄入量的前提下,建议成年人每日最好能吃三种以上的蔬菜。

我国目前人工栽培的蔬菜种类(包括种、亚种及变种)在15类300种以上。蔬菜所能提供的营养主要为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等。

蔬菜是可供佐餐的草本植物的总称。“菜”字是由“采”字演化而来的。“采”字的上半部为“爪”,以喻人的手指,下半部为木,比喻植物。“爪”和“木”结合在一起,意为以手指摘取植物之意。后来又从“采”字分化出“採”和“菜”两字,其中“採”是动词,“菜”是名词。野菜是自然生长的未经人工栽培的蔬菜,栽培的蔬菜源于野菜。

我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的商朝(前1562—1066年)都城遗址挖掘出的甲骨文中有“圃”的字样,圃是用篱笆围起来的小块菜地,说明蔬菜作为食物早于中国文字的产生。

《诗经》是我国最早(前544年)记载蔬菜的古籍,全书有37篇提及蔬菜,其中多数是野菜。

《齐民要术》完成于1 470余年前,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农业古籍。书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31种蔬菜的栽培方法和70多种可食用的野菜。

《四时纂要》由唐代人韩鄂撰写。该书在古代蔬菜品种的基础上,增添了薯芋、百合、牛蒡和莴苣等品种。

《农桑辑要》由元朝司农司编印,书中记载的蔬菜累计有51种。

《农政全书》由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撰,所记载的蔬菜达60种。

《农桑经》由《聊斋》的作者蒲松龄撰写,记载了49种蔬菜的栽培方法。

《植物名实图考》由清朝吴其濬所著,书中记载了百余种蔬菜,基本奠定了近代蔬菜种类的格局。

《中国蔬菜栽培学》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编著,收录了15类(根茎类、薯芋类、葱韭类、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绿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水生菜、多年生及杂菜类、食用菌类、野生蔬菜和芽菜类)约200种蔬菜。

吃菜的学问在于把握吃蔬菜的质和量。

第一,要知道吃多少菜合适。《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用蔬菜量为500g。而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很多居民的每日蔬菜食用量都未达到这一标准。此外,在保证每日蔬菜摄入量的前提下,建议成年人每日最好能吃三种以上的蔬菜,包括绿叶蔬菜、茄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豆类蔬菜等。

第二,蔬菜最需讲究鲜。蔬菜是一种天然的易富集硝酸盐的植物性食品,据检测,人体内81.2%的硝酸盐来自蔬菜。经过体内微生物的作用,硝酸盐极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与人体内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胺。现已证明,亚硝胺是致癌物。

第三,挑选好蔬菜有窍门。早晨的蔬菜比较新鲜,蔬菜一般在清晨上市,所以,早晨的菜大都比下午的新鲜。

新鲜蔬菜含水量充足,所谓鲜鱼水菜,说的就是含水量充足的蔬菜比发蔫的蔬菜新鲜。

其他窍门包括:买茄子要选那些表皮暗黑色,摸起来有点涩手的,因为这样的茄子比较鲜嫩;买西红柿不应选顶上出尖、颜色不均的,而要选择表皮鲜亮、从果顶到果蒂颜色一致、用手摸起来紧实有弹性、成熟度适中的西红柿,而颜色过于深红,摸起来发软的西红柿就有点熟过了;买冬瓜要选表皮带霜、摸上去比较硬实的;买倭瓜要买用指甲掐不动瓜蒂的,这样的倭瓜老绷,口感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