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漫议“三大作风”
洪教授不仅讲健康,而且诲以做人,如他提出的“三大作风”即是。严格讲,按他所表述的内容称“作风”有点牵强,这也就算了。问题是“三大作风”全非洪昭光原创,统称为他的箴言就有掠人之美之嫌。当然问题还不仅于此。他在书中说:“顺利情况下多助人为乐”。此话告诉我们,洪教授助人为乐有个前提:必须自己顺利,或事情顺利。我看这是把“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掺了水。我认为助人为乐不仅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境界,应不讲先决条件,顺利时要助人,不顺利时更要助人。越是助人有难度,才越显得可贵,才愈得至乐。再说“知足者常乐”,洪教授又特别附加了条件,指出生活和地位不如人时要知足常乐。换言之,就是说生活和地位如人时就不要知足常乐了?而我理解这句话恐怕要比洪教授宽泛的多。我认为人的一生不管生活和地位如不如人都应知足、都应常乐,因为有人总结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欲望不满足的过程。人的欲望包括人的感官、生理、物质多方面的需求,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活、地位。什么叫足?足应是相对的。乞丐只求腹中不饥为足,而等他不饥时他又想穿暖,不饥穿暖时他又想房子,房子有了,他又想有个老婆……欲望没个底,没底的欲望导致人总觉自己永远不如人。这里的问题是对“不如人”这3个字怎么看,朝上比上不封顶,总不如人,就不会知足,就不会常乐。朝下比,即与比你差的人比,就会知足。欲望使人体力、心力耗光,能不短寿吗?因而从养生角度讲,人应节制欲望,要知足。不知足就会奋力追求,耗力费神,就会有痛苦,知足才能有乐,这与生活和地位如不如人没有关系。但我们也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也应知道,正因为人不断追求,不满足,才创造出人类灿烂的精神文明和丰富的物质文明,因而也可以说,人的不知足,正是社会赖以发展的动力。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新标准就有“积极参与,敢于承担责任”。这是精神健康的一个方面,知足还会参与吗?同时辩证地看,不知足也有乐。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有的人,让他工作,让他进取,让他为国家、为别人作奉献,他特别开心;如剥夺他工作、上进、奉献,让他清闲,他反而十分难受,宁愿不活。所以说不知足也可常乐。
下面再谈一下“自得其乐”。什么叫“自得其乐”?按洪教授的说法是:人当逆境时、倒霉时,要自得其乐。我认为,自得其乐,不论逆境、顺境都应做到。有人虽处顺境,终日却像一部工作的机器,不苟言笑,一句玩笑开不起,不管在什么场合,均“面肌固定”,不知道放松,逆境时更是一脸忧郁,这样不得病才怪哩?这均不符合“自得其乐”的要求。自得其乐项目有多种,体育、娱乐、聊天、旅游、读书、书画、诗歌创作,甚至养花养鸟、打牌、游戏等等,皆是乐。问题是要乐在其时,乐得得体,乐而有度,乐得适当。如不当乐而乐,或天天乐过分,或乐而影响他人,或乐而超过生理限度,这种自得其乐不仅不会健康,恐怕反而有损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