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睡眠的养生之道
阴阳学说是中医最基本的理论,它贯穿于整个中医学中,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方法。中医对个体身心发展的认识本于阴阳,阴阳整体论是中医的基石。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从理论上看,是基于阴阳整体论。阴阳睡眠学说认为:睡眠是阴阳彼此矛盾变化,维持平衡的一个过程。阳气入阴便成睡眠,阳出于阴则为觉醒,在整体上与日月阴阳相应,天人一体,保持着阴阳的协调。
对睡眠过程的解释,《灵枢·口问篇》说道:“卫气昼日行于阳没,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金匮要略·心典》说:“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这些简洁文字告诉我们,随着昼与夜的阴阳交替运化,阴平阳秘,阴阳协调,维持昼夜阴阳盛衰的此消彼长。
我国古代就有人根据中医思想总结睡眠的经验以及养生方法如下。
1.不过饱
中医讲“胃不和则寝不安”,因为晚上人体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晚餐吃得过饱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扰动脾胃的阳气,从而影响睡眠。因此,晚餐宜吃七八分饱,并且尽量清淡,以护脾胃清阳之气。
2.不过动
睡前不宜剧烈运动而扰动阳气,包括睡前不宜从事看电视、说话聊天等扰动心阳的活动,而且电视、音响等电器本身的辐射会干扰人体的自律神经。
3.不过思
脾主思,多思伤脾,且多思易扰动心神。思、动为阳,静、眠为阴。因此,睡前宜静养心神,做到“先睡心后睡眼”,助阳入阴以利于睡眠。
4.不过点
晚上11时后胆经开阳气动,人容易精神而睡不着,且极易耗散肝胆之气,引动外邪侵入体内。因此最好在9时、最晚不要超过10时半睡觉。
5.不受风
风为百病之始,无孔不入。晚上开窗、开空调等会吹散卫护体表的阳气,吹散以后阳气再生,再生以后又被吹散,这样一夜过去就会把人的阳气淘干。因此睡前最好关门窗和空调,以保护体表的阳气。
6.不忧虑
古人说:“先睡心,后睡身”,是睡眠的重要秘诀。心要安静,如果思绪万千,忧愁焦虑,自然入睡困难,或睡不熟,早醒。
7.不动怒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凡情志的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从而导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恼怒,也应防止任何情绪的过激。
8.不言语
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华盖,主出声音,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此时言语,则容易消耗肺气。睡前说话也会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
9.不张口
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是保养元气的最好方法。张口呼吸有许多缺点,不仅不卫生,而且使肺脏易受冷空气和灰尘的刺激,胃内也容易进入凉气。
10.不对着火炉
《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卧时对着火炉,最易火气熏犯。由于温度过高,容易在入睡后将被撩开,反而着凉,或夜间起身也易受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