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习俗鉴赏
霜降时节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开始变得寒冷,在霜降节这天,有些地方还保留着相当古老的民俗,比如过霜降节,扫墓等。
霜降节
桂西南的大新、靖西、下雷、德保、那坡等县的壮族群众有过霜降节的习俗。其中,以大新县下雷圩的霜降节会最具特色。过节期间,家家户户做“霜降糍”,用当年新收的糯米经蒸、舂、捏并佐以白糖花生末馅而成,色银白,味香甜。有的人家还在糍杷上印有双喜或飞禽图样,用来祭祀祖先,馈送亲戚友人。
大新县下雷圩的霜降节会,历史悠久,据说从明代就已经开始了,历经数百年,依然兴盛不衰。新中国成立前,下雷霜降节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祭神和歌圩等娱乐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祭神活动虽已停止,但文化娱乐活动却丰富多彩。节会活动要进行三天三夜,以霜降前一天为“头降”,霜降日为“正降”,霜降第二天为“尾降”。
“头降”敬牛。这天,农家为牛梳洗、挂红彩,给牛喂酒菜“开降餐”。俗例三日内不用牛力,禁鞭笞。在这期间,如果有牛意外跌山而死,牛肉是不可食用的,要将牛埋葬。
“正降”祭神游神。祭神在“莫槐将军庙”举行。“莫槐”为壮语音译,意为“黄牛”。庙内供岑玉音金身塑像,又名“玉音庙”。相传壮族女将官岑玉音,身高体壮,武艺非凡。她先射死一只嘴长牙利、祸害人畜的“牙鹰”,然后,骑一头大黄牛大败进犯我边境的“黑王”,有大功于壮人。玉音去世后,为纪念她而立庙,奉她及其黄牛坐骑为霜降神。每逢霜降节为其祭祀膜拜。
“正降”日凌晨,人们带着酒肉、糕点、糍粑、果品、香烛等前往“莫槐将军庙”供祭。各人按自己的意愿祝祷,有的求财,有的求子,有的求人畜平安,无非是表达人们企求霜降神显圣赐福的良好愿望。
“正降”日上午,祭神完毕,举行游神仪式。游神时,领头前导的是一头披红挂绿的大黄牛,随后是12名妇女抬举护佑的一张玉音肖像,再后是锣鼓队、舞龙舞狮队和自愿参加的群众队伍,气氛非常热烈。
“后降”娱乐。自“正降”日游神结束至“后降”日,人们便举行各种娱乐活动,通宵达日,是整个霜降节会的高潮。常见的娱乐形式有唱“木伦”、演唱木偶戏、对歌、舞龙狮、赛球等。新中国成立前,“后降”日要举行散降的祭神仪式,新中国成立后废止。
扫墓
古时霜降这一天还是扫墓的日子,古籍《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不过,这个习俗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倒是节气内的农历十月初一,被称为寒衣节或鬼节,在有些农村地区依然十分盛行。这天晚上,人们在门外焚烧内包棉花的五色纸,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意思是天气冷了,为逝去的祖宗送寒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