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吃多少:轻微的饥饿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说,“要想身体安,三分饥和寒”。确实,身体处于轻微的饥饿状态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处于饥饿状态的人,身上的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过度进食是造成人体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慢性病有很多都是吃得太多的结果。如果人不想吃饭而强行进食,只会造成身体疾病更加恶化。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母亲追着儿子喂食,儿子根本不领情,但母亲想尽办法,又吓又哄,最后终于又喂上一口。在所有动物世界里只有人类是这样来喂养后代的,其他动物都是小幼崽急切争抢食物的情景。饿了进食是动物的本能,刚出生的任何动物都不需要母亲来教导和督促。那么人类是不是异化了?或者母亲的这种行为是否是人类的进步?答案是否定的。小孩不想吃饭只可能存在两个原因:第一是小孩饱了,第二是他身体存在问题。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们就要思考了。
人类和动物在进食上的区别是:动物从来没有食物的保障机制(家养的除外),经常处于饥饿觅食状态。而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一般情况下,食物的供应不存在上餐不知下餐在哪里的情况。只要你想吃,就有吃。很多人为吃饭发愁,说:吃饭不是因为肚子饿了,是因为时间到了。我们发现家兔的寿命是4年左右,而野兔的寿命在15年以上;家象的寿命是80岁,而野象超过200岁,其他动物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是不是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呢?中医养生说,“要想身体安,三分饥和寒”。确实,身体处于轻微的饥饿状态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处于饥饿状态的人,身上的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过度进食是造成人体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慢性病有很多都是吃得太多的结果。如果人不想吃饭而强行进食,只会造成身体疾病更加的恶化。
在家里我和我女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我女儿身体非常瘦弱,吃饭更是少得可怜。我呢,食量很大,高中的时候我一餐能吃下一斤二两的大米饭,现在仍然吃得很多。可是在多年前,我和我女儿都存在很严重的身体疾病。后来,通过向十多名中医名家学习、求教,我懂得保健知识,特别是思考了饮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后,我改变了我和我女儿的进食方法:都采用配餐制。比如我原来一餐要吃实重1000克的饭菜,配餐以后,每餐供应的食物只有700克;女儿呢,原来是300克,配餐后只给250克。不过在食物的种类上增加了不少品种,也就是说营养更加全面。这样一来,女儿没有了原来吃饭的压力,很快就能吃完。在没有实行配餐制前,女儿上学回家,对吃饭总是漫不经心,实行配餐制一段时间以后,回到家就嚷着要吃饭,因为饿了。过了大概三个月,女儿的身体强多了,饭量就有所增加,脸上红润了,尿床的毛病也得到了控制。我的身体也是一天天好起来。
配餐制就是我们原来的吃食堂,饭菜的数量和品种是由食堂决定的,你只能吃和不吃。进行配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营养要均衡,要有纠正偏差的作用,比如食量大的家庭成员多配纤维素食品和水果蔬菜食品;二是量要少于平常,因为配餐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均衡的营养,饭菜的量少于平常,就感觉不够吃,他要增加喜欢吃的食物是不可能的,因为只做了这么多,这样就把平时不喜欢吃的东西吃光了。而不喜欢吃的东西往往就是他缺少的营养。每餐有多少人,做多少饭菜,首先要计算好,然后分到每个人的名下。每个人都感觉不够吃,就不会让出来给别人吃。这种配餐制能有效地解决小孩吃饭太少和吃得过多这两种问题,是调理小孩肥胖症和瘦弱症的有效方法。肥胖症和瘦弱症都是小孩身体慢性中毒的表现,只能通过饮食调理。方法是否有效,关键看你能不能树立新的健康理念,比如小孩瘦弱的母亲总担心孩子吃得太少影响身体,如果你不能挑战自己的这种想法,你就没有办法让你的孩子获得健康。
吃得太多,超过了身体能量的需要量,身体就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处理这些不需要的物质,耗费太多的气血。比如一个国家需要储备粮食,以备饥荒。储备的粮食应该有一个标准,超过了这个标准,国家是不是需要建立更多的粮仓,是不是需要更多的人力来保管?身体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很多身材肥胖的人就是身体的储备粮太多了。储备的能量太多了,这些能量就是废物,因为身体的任何组织都需要代谢,代谢的废物如果不及时排出体外就成为毒素,影响身体器官机能。吃得少了,身体的废物清理就能顺利进行。因为身体可以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排泄废物,废物一除,细胞就处于活跃状态,身体的活力就增强了。
吃多少?吃七八分饱就行了,标准就是下一顿饭前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感觉到饥饿。当你还想吃犹豫不决的时候,你就要果断的放下碗,否则健康就会生气,他一生气,遭殃的就是你。摄入的能量超标主要是指糖类、脂肪、蛋白质总量过多,还有比例不合理。健康饮食的标准是糖类占总食物量的65%左右,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另外,一天饮食的时段分配也很重要,特别是晚餐要少吃,我的经验是:早上吃整天食物的30%,中餐吃50%,晚餐吃20%。早、中、晚的食物摄入的比例可以用来检验你现在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未来,我调查了许多有慢性病的人,绝大多数的人是早餐吃得太少或者不吃,晚上吃得太多吃得太晚。理想的早、中、晚餐食物分配比例就是:4:4:2,或者4.5:4.5:1。我在江西的时候,遇上一个中医学院的副院长,他的肚子的突出程度和九月怀胎的妇女没有什么两样。身体什么毛病都有,他说他虽喜欢吃肉,但特别喜欢吃面条,而且吃一斤也没有问题,是典型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多的病症。这位院长性格开朗,人缘好,每天活动多,晚上睡得晚,因此晚餐吃的食物超过中餐和早餐的总和。我给他三个建议,全是饮食方面的,第一是配餐制,第二是有计划的断食一天、三天或六天。第三是清肠和灌肠治疗。结果他一个月的时间体重就降了12千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