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早期被称为猪流感。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一、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传染源 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
2.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他平面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现症状前感染其他人,感染后一般在1周或1周后发病。小孩的传染性会久一些。
3.传播速度 因为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传播速度极快。
二、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
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时长7天。其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酸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三、甲型H1N1流感的易感人群
(1)妊娠期妇女(重症和死亡率很高)。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 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专家提醒:三类人容易成为“甲流”重症病例。一是孕妇。二是不足2周岁的儿童。三是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四、甲型H1N1流感的首选药物
根据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抗甲流首选西药是达菲和乐感清,中成药是连花清瘟胶囊。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中已将“疏风解毒胶囊”列为首选中药。另外,新的抗甲流的中成药“金花清感方”现已进入新药临床实验阶段。
五、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
(1)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2)勤洗手,要使用香皂、流水彻底洗净双手。
(3)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如多吃水果、蔬菜,多运动,多饮水。
(4)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鼻口,擦鼻涕的纸巾要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5)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尽量少去人流聚集的地方。
(6)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避免人与人直接身体的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
(7)要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屠宰场的人。
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佩戴口罩。
(刘久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