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容忽视的病害
2004年11月17日是第三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主题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容忽视的病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当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
在我国,COPD是肺心病的主要基础病(占82%),COPD患者预后不良,最终常死于呼吸衰竭和肺源性疾病。我国共有约2 500万COPD患者,每年由于COPD造成的死亡可达100万人,致残人数达500万~1 000万。环境质量的下降是造成这一疾病高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吸烟、粉尘、化学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都不同程度地损伤肺部,导致COPD的发生。早发现早治疗可减缓COPD发病进程,并可预防由它引起的肺组织破坏。因此,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延缓肺心病的发生,是我国COPD防治研究的目标重点,也是医疗科研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提高COPD临床疗效的方法如下。
1.肺功能测定是COPD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判定的重要手段
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COPD的重要特征,对于COPD的诊断和评价,肺功能测定是金标准,因为其变异性较小,重复性较好,为标准的、客观的检测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FEV1/FVC〈70%和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80%的预计值,证实有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的存在。因此,对有慢性咳嗽、咳痰,并有危险因素接触史的病人,即使无呼吸困难症状,也应进行气流受限的检测,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防止疾病进展,改善患者健康状态。除此之外,COPD严重程度分级(危险期、轻度、中度、重度)、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疗效的评价以及病情的动态监测等均依赖于肺功能的测定,根据肺功能损害的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防治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
2.社区综合干预是防治COPD发生、发展和肺心病死亡的主要措施
减少个人对吸烟以及室内和户外空气污染等的接触是预防COP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人群中进行综合干预,宣传戒烟,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改善居室、厨房通风和环境卫生等,是一种有效延缓COPD发生、发展和肺心病死亡的主要措施。
3.解痉平喘、抗感染等药物治疗是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的关键环节
呼吸道感染往往是COPD急性加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如痰量增多,痰液的颜色和黏稠度发生改变以及发热等;另一类为气道痉挛的进一步加重,如气促、喘息、胸闷或咳嗽,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等并发症。因此,解痉平喘、化痰、抗感染,迅速缓解症状,消除危险因素,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有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目标重点。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应为“急则治其标”,以西药对症治疗为主,辅以中药辨证施治,中西药物相辅相成,共同控制疾病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补虚化痰行淤,加强功能锻炼是提高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的主要策略
预防疾病复发,保护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态是COPD稳定期的防治目标。对于COPD而言,通常不可能一旦达到症状控制就立刻减少甚或停止治疗,常需不断采用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的积极治疗措施,从而减少因肺功能的恶化而造成的危害。现有的任何一种治疗COPD的药物都不能改变其肺功能长期下降的趋势,但可明显改善和有效预防症状,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延缓肺功能的下降速度,改善健康状态和提高活动耐力。其中,中医药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较其他西药更具优势和潜力。补虚化痰行淤,加强功能锻炼是提高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的主要策略。
(涂明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