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高血压

认识高血压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得很快,已成为继意外事故、恶性肿瘤之后的人类第三大杀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后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表现。通过对上述某些原发病的治疗,可以使某些症状性高血压患者治愈。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必能降低高血压患者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大大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认识血压

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得很快,已成为继意外事故、恶性肿瘤之后的人类第三大杀手。每年因为高血压而耗费的医疗资源也非常惊人。那么究竟什么是高血压呢?高血压是指在非同日静息状态下两次以上测血压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后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表现。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通过对上述某些原发病的治疗,可以使某些症状性高血压患者治愈。而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为高血压病,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5%以上,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吸烟、酗酒、缺乏锻炼、过量摄盐、超重、精神紧张。根据中国2001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我国35~74岁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28.2%,但患高血压的病人知晓率仅为44.7%,服药治疗率仅为28.3%,而控制率仅为8.1%。

高血压患者中5%左右无自觉症状,也不知道血压何时升高,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产生了血管和器官损害的并发症,有些患者甚至在发生了心血管意外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这些情况都影响了高血压的早期治疗。

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工作和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并容易出现疲劳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症状逐渐增多并明显,如手指麻木和发僵,多走路时出现下肢疼痛,或出现颈背部肌肉酸疼紧张感;当出现心慌、气促、胸闷、心前区疼痛时表明心脏受累;出现夜间尿频、多尿时表明肾脏受累、肾小球动脉发生硬化;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深沉不规则、大小便失禁等提示可能发生了脑出血;如果是逐渐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便、麻木甚至麻痹,应当怀疑是否有脑血栓形成。

此外,由于某些诱发因素或高血压本身的发展,可导致一些高血压患者血压短期内显著或急骤升高,同时伴有脑、心、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出现一系列临床特殊征象。如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的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进型恶性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等。

因为高血压在我国发病率高、且高血压对患者可造成严重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故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调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稳定,脑力劳动者,应避免用脑过度,注意劳逸结合,采用多种运动形式,参加锻炼。每周保证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调节饮食,少吃盐,每日摄盐总量<6克,忌食肥甘厚味、避免发胖、不吸烟、少饮酒,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经济情况,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采用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目前可供选择的降压药有六大类。即使血压已经降为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应征求医生的意见。有充分的证据认为将血压控制在≤120/80mmHg肯定比≤140/90mmHg能获得更大的益处和安全性。尤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必能降低高血压患者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大大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 玮 陈 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