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小常识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后造成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症性病变。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EB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最常见。病毒直接侵犯心脏,导致心肌炎症性反应,致心肌变性,还可累及心包、心内膜,若侵犯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则可以造成传导障碍。冬春时节,气候寒冷,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病毒通过两种方式对心脏产生损害:一种是病毒进入机体后,随血流到达心脏,直接进入心肌细胞,对细胞形成破坏;另一种是病毒潜入机体后,诱使机体自身产生一些伤害心肌细胞的物质,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似“感冒”样表现,重者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病毒性心肌炎有三种类型:一般型、暴发型和隐匿型。一般型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史,如感冒和腹泻等,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到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等体征。暴发型起病常没有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来势凶猛,临床常表现为突然抽搐,还可以表现为突然心力衰竭或血压突然降低出现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隐匿型起病常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病史,常在劳累和身体不适时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标:心脏扩大、心衰、传导阻滞等;次要诊断指标有前期发病史、血液化验、胸片、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的改变。
治疗采取卧床休息,在急性期至少休息3~4周。如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以后根据情况增加活动量。并营养心肌,保护心功能、治疗心律失常。出院后随诊3~6个月。平时应加强锻炼,防止感冒,吃易消化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如起病时不十分严重,得到及时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严重病例一般预后较差,仅少数病人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
(王崇全 曹 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