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谨防“肾”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悄然的改变,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原来较少见的糖尿病患病率却因此而不断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糖尿病的各种表现中,肾脏损害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当糖尿病病人出现明显肾脏损害时,病情多已进入较晚的阶段,甚至出现不可逆转的尿毒症。因此,必须在糖尿病的早期,随时留意肾病方面的一些早期表现,以阻止病情的进展。
一般来说,糖尿病病人肾脏损害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1.水肿 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病人会出现水肿,而且以清晨起床时最为明显,部位包括双下肢踝关节处和颜面部。水肿可能由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不过,对于年龄较大病人,水肿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
2.蛋白尿 这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即开始下降。随着病情发展,尿蛋白量会逐渐增多,此时尿蛋白量与肾脏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出现大量蛋白尿后,病人往往很快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建议糖尿病病人每月至少查一次尿常规,也可自己到药店买尿蛋白试纸测试清晨第一次小便中尿蛋白的含量。
3.高血压 如果病人原来没有高血压或在原发的高血压基础上,突然出现血压升高,要高度警惕。血压升高往往是病情向晚期进展的表现,常出现在有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病人身上。初期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当有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加速了糖尿病性肾病病人肾功能的恶化。所以,病人要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特别是清晨和晚上入睡前测血压。
4.尿量变化 起病初期,病人的尿量和排尿数往往较正常时明显增加,每天尿量可达2000~3000毫升,次数4~6次。当病人出现明显水肿时尿量可能已经减少,24小时不到1000毫升,严重时甚至少于400毫升。当出现伴有水肿的尿量减少时,要注意可能已经出现慢性肾衰竭,需要到医院正规治疗。
5.肾功能的变化 为适应排糖的需要,早期肾小球滤过率会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正常,在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增高,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在数年之内可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除了以上的变化之外,糖尿病肾脏损害病人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并发症,如心衰、膀胱炎等,当有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伴循环衰竭时,还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总之,对于已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人,除了按医嘱每天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外,还应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肾功能等,发现有异常后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给予相应治疗,以免迅速发展为不可逆转的慢性肾衰竭,造成终身遗憾。
(张玉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