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慎可导致血液病
中国有句俗话:“是药三分毒”。这主要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的组织及器官产生一些毒副作用。相比较而言,人体内的血液成分及造血器官对各种药物的作用较为敏感,所以导致了临床上常常能够见到各种药物性血液病的发生。那么,究竟药物性血液病与哪些药物关系密切?下面,就简单介绍有关的一些知识。
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的药物。①抗风湿药物:保泰松、羟基保泰松、阿司匹林、消炎痛、别嘌呤醇、氨基比林、扑热息痛。②抗感染药: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氨苄青霉素。③抗疟疾药:阿的平、氯奎、乙胺嘧啶。④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咪嗪酰胺(卡马西平)、冬眠灵(氯丙嗪)。⑤治糖尿病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胺。⑥其他:他巴唑、甲亢平、甲(丙)基硫氧嘧啶、眠尔通、利眠宁、丙氯拉嗪、碳酸锂、甲氰咪呱、秋水仙碱等以及各种抗肿瘤细胞毒药物。
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症:药物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引起此病,一是直接导致粒细胞的核碎裂、溶解,从而造成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如氮芥类药物、巯嘌呤、阿糖胞苷、大剂量的氯霉素、氯丙嗪、丙米嗪、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卡比马唑、磺胺类药物等均可引起。二是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典型药物是氨基比林,此外左旋咪唑、半合成青霉素也可引起。有报道说老年人使用氨苄青霉素后可导致粒细胞缺乏症而继发感染造成死亡。
血小板减少症:抗肿瘤药物、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异烟肼、雌激素、苯妥英钠、甲基多巴、氢氯噻嗪、乙酰水杨酸、利福平、保泰松、肝素、奎尼丁等都可引起。常常发生于用药后几小时或几天内,绝经后的女性发生率较高。
溶血性贫血:能够诱发此病的药物较多,例如: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氯奎、阿的平;抗菌药有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及呋喃类;解热镇痛药有乙酰水杨酸、非那西丁、乙酰苯胺、氨基比林;其他药物如丙磺舒、肼苯哒嗪、奎尼丁、美蓝、甲苯等。甲基多巴、左旋多巴、苯妥英钠、非那西丁、氯丙嗪、吲哚美辛等;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链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等均可引起;保泰松、磺胺二甲嘧啶、异烟肼、对氨水杨酸、氯磺丙脲等药物可导致溶血。
白血病:最易引起白血病的药物有抗癫痫类、免疫抑制剂、磺胺药、氯霉素、保泰松、扑热息痛、氨基比林、酚噻嗪等。
药物不仅能够治病,也可以导致血液病的发生。了解以上知识,我们就能够做到扬长避短,使药物发挥其有益的作用。使用以上药物,必须严格遵守医嘱,不得擅自滥用,需要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1周左右,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使病人早日康复。
(章正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