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折后怎么办

骨折后怎么办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条以上骨折线的骨折称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移位或不移位。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及粉碎性骨折不容易固定,为不稳定骨折。一般来讲骨折后达到解剖复位是很难的。稳定性骨折多通过小夹板或石膏固定一段时间使骨折愈合,称为外固定。上肢骨折,主要是握拳,伸屈、外展、内收及大前臂旋转等活动。股骨干骨折因周围肌肉强劲,多需手术固定。

骨折后怎么办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生活节奏的加快,创伤车祸时时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伴随而来的骨折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现象。骨折后该怎么办?不要慌、不要乱,了解一下骨折的相关知识后就会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

一、骨折的类型

骨折的类型多种多样,除解剖部位不同外,骨折的形态也不同。骨折线可呈横行、斜形、螺旋形等。骨折线可为一条或多条。有一条以上骨折线的骨折称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移位或不移位。有时,骨折端相互嵌插,称为嵌插骨折。在松质骨,受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压缩变形,称为压缩骨折,如椎体和跟骨的压缩骨折。

骨折的形态不同,稳定性也不同。无移位骨折、嵌插骨折及横形骨折复位后不容易再移位,为稳定性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及粉碎性骨折不容易固定,为不稳定骨折。骨折的部位、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二、骨折的治疗方法

骨折的部位、类型是决定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骨折的治疗方法简单概括为几个字,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1.复位 复位的标准分为功能复位和解剖复位。一般来讲骨折后达到解剖复位是很难的。功能复位是虽没有达到解剖复位,但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对功能影响不大。功能复位的标准:骨折部位的旋转、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纠正。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不超过1厘米,儿童缩短在2厘米以内;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轻微的向前后成角,日后在骨痂改造期可自行矫正。长骨干骨折的骨折端对位至少应达到1/3左右,干骺端至少应对位3/4左右。

复位的方法分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切开复位也就是常说的开刀复位,其最大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和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骨折手术指征的认识现在也有了新的看法:很多传统上认为较为稳定的不需手术的骨折现在很多都要求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因为目前有观点认为长期石膏外固定,常常会引起关节僵凝,肌肉萎缩,最终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且固定时间过长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概率大大增加。而手术切开行坚强内固定可避免长时间的外固定所造成的并发症,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进行锻炼,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

2.固定 固定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稳定性骨折多通过小夹板或石膏固定一段时间使骨折愈合,称为外固定。不稳定性骨折有些用上述外固定方法能够治愈,但大多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可。内固定种类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很多,如镙钉、髓内钉、各种解剖钢板,高级一点的钛合金板等。

3.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是促使骨折痊愈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疗骨折不能缺少的。可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凝。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足可见骨折在老百姓的眼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骨折部位不同,其锻炼方法也不同。上肢骨折,主要是握拳,伸屈、外展、内收及大前臂旋转等活动。下肢骨折,主要是踝关节伸屈及小腿肌肉和股四头肌的收缩,膝关节伸缩和抬腿、髋关节活动。股骨干骨折因周围肌肉强劲,多需手术固定。中老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行经皮穿刺多针内固定,手术方法简单,对病人损伤小。

随着显微外科、整形外科的技术的发展,以前Ⅲ度开放性骨折肌肉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需要截肢患者,现在可利用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保肢治疗,恢复良好的功能。

(赵 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