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与疾病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各种器官都是“血肉相连”。任何一个器官,任何一个部位都遍布着许许多多的微细血管,这些微血管口径最细的仅2微米,最粗的也不过100微米,它们比人体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还要细,微血管的血管壁都很薄,大约是一张普通纸厚度的百分之一。这些微细血管因形态、结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而分别被称为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临床上把这一血管循环单位简单地称为“微循环”。如果把这种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毛细血管连接起来,其总长度可绕地球一周半,有九百多万公里,这样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达到组织和细胞。同样一个道理,仅靠心脏的收缩能力是不可能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中,因为相对于微血管的总长度来讲心脏的收缩力太小了,那么血液从心脏输出后靠什么力量才能到达那么遥远的地方呢?那是因为微血管自身有自律性运动,进入微血管的血液靠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一点一点地往前进,最终被灌注进组织和细胞。同时因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规律,这样微血管起到了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变成了人体的“第二心脏”。但实际上它的功能又远远不只是起到“第二心脏”的作用。因为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物质交换是在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微循环中完成的。它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给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时还将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例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带出,微循环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场所,它起到保持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是生命最基本的保证。
人体的任何器官,任何部位,其中包括心脏在内都必须要有一个正常微循环,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当心肌血液循环障碍时,人体就会出现心慌、胸闷、早搏、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当脑微循环发生障碍可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甚至面瘫、中风、痴呆等;当肝微循环障碍时会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当肾微循环发生障碍时会出现腰痛、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当皮肤微循环发生障碍时会出现淤斑、老年斑以及手足麻木、身体上有蚁走感,全身不适等异常感觉;全身微循环功能出现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人们说“微循环通不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死少,微循环流畅健康又长寿”。
目前衡量人体微循环好坏的常用方法是用特殊的微循环显微镜来进行甲襞和眼球结膜微循环检查,它是一种微观的、动态的、功能性的检查方法。医院内的宏观检查仪器,如CT,磁共振、X光、B超等都不能发现微循环的问题。因此,临床上进行微循环功能的检查比宏观检查具有较早发现、较早诊断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很多的方法,例如扩张血管药物,活血化淤药物,针灸,气功,体疗理疗等。这些方法能够增加毛细血管的开放数目,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使人们保持一个健康的微循环,这样有利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益于健康长寿。
(刘久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