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的秘密
睡眠既要保质又要保量,不过质比量重要得多。前面的列表表明,睡眠质量与大脑休息的15分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大脑是否休息够了15分钟,是一晚睡眠成功与否的关键。
通过脑波显示的完整睡眠状态可知,睡眠的重点不在于睡了七个小时或一整天,而在于大脑是否休息了15分钟。拿破仑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照样能身肩重任,接连取胜。相反,很多人每天都能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却总抱怨没睡好觉。
即使睡觉的时间再长,如果无法感受到满足感,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优质睡眠。其实,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睡眠深浅度之间的关系都不大。人们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恰巧成了安睡的障碍。
想必大家都同意睡眠时间的长短与睡眠质量无关的说法。睡眠深浅度与睡眠质量无关指的又是什么呢?睡觉的人无法知道自己睡眠的深浅度啊。
先观察一下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他们在睡眠第一阶段——入眠期时,各种思维都没有停止,脑海中浮现种种想法。浮现的影像比平时还清晰、生动,甚至会产生平时不敢想的空想。这种现象不是只出现在失眠症患者身上,一般人偶尔也能感受到。自认为患有失眠症的人虽然更在意这些空想的出现,最后还是能沉睡。睡醒之后,他们只记得入眠期的空想和异相睡眠期的梦境,却忘了自己沉睡的事实,因此会抱怨没睡好觉。这类人的脑电图显示,在沉睡期间,大多数人有足够清晰的δ波出现。
睡眠周期先经过Ⅰ、Ⅱ期的浅睡眠阶段,再进入有较大振幅δ波出现的深度睡眠阶段,最后以快速眼动睡眠期为一个周期的结束,再回到浅睡眠阶段。这种睡眠周期每天晚上会反复出现几次。抱怨睡不着觉的人,不是真的缺失了哪个阶段,只是太在意浅睡眠期中的空想和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梦境。也就是说,明明睡了个好觉,却在主观上否认。检测他们的脑波发现,在深度睡眠期,脑波中已有足够清晰的δ波出现。这种人属于典型的睡眠自残患者。
每个人都能睡那15分钟的好觉,但为什么有的人不觉得睡好了呢?这很简单,因为在那15分钟的熟睡期,大脑处于无意识状态。
长期睡不好觉的人,有可能会跳过浅睡眠阶段。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研究人员针对五名实验者进行了一项睡眠实验:先要求他们一周不能睡觉,然后再让他们睡。这时,所有人都跳过Ⅰ、Ⅱ期的浅睡眠阶段,直接进入Ⅲ、Ⅳ期的深睡眠阶段。
在抱怨没睡好觉的人当中,有不少人是在无意识地自欺欺人。如果入睡期间,浮现出很多想法,过不了多久会变得更加清醒,这证明大脑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试着回忆起15分钟无意识状态的深度睡眠期,安慰自己已经睡得很好,就是走出失眠症的捷径。
如果理解了睡眠周期的概念,就能判断自己在哪个阶段出了问题。过度关注Ⅰ、Ⅱ期的浅睡眠阶段的人,很容易误以为自己是重度失眠症患者。总是想方设法回忆异相睡眠期梦境的人,会把自己视做轻度失眠症患者。这两种失眠症严格来说是一种精神疾病。解决方法就是试着想象15分钟的深度睡眠。其实没有人能真的记起自己沉睡的15分钟,只要意识到自己确实经历过这个阶段就可以了。睡眠中,这15分钟可谓是最神秘的时间。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真药相像。服用安慰剂,对于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患者,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从而改善他们的生理状态,产生理想的药效。这种反应称为安慰剂效应。
如果给一个受疼痛折磨的患者开用面粉做成的止痛药,就能起到止痛的效果。安慰剂效应也适用于失眠症的治疗。安慰剂效应与迷信或宗教有相似之处,同样可以用于解释失眠症。如果明明睡得很好,硬说自己没睡好,身体就真的会出现没睡好的症状。请记住这句话:“世上没有真正的失眠,只有失眠症状。”
如果想睡个好觉,就不要去想如何才能睡得好。就算早上醒来感到不适,也要表现出睡得很香的样子,这种暗示会把你的失眠症状赶走。
“啊!睡得真好!”“昨晚睡得很香!真舒服!”每天醒来,用这样的话向新的一天打个招呼吧。就算心里认为没有睡好,也要这么说。不必去回想昨晚的睡眠过程,大脑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不用在意睡眠的深浅度,只要用简短的几句话给你的睡眠作一个正面的评价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