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蕨的坎坷历程

真蕨的坎坷历程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恐龙灭绝,桫椤独存,故桫椤又有“活化石”之称,被国家确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且成为生物界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的重要标志。尽管现在的真蕨大多数都是矮个的草本,但是它们的祖先曾经在地球上辉煌过。然而,在二叠纪却发生了一次大灭绝事件,它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未能逃脱厄运。
真蕨的坎坷历程_很久很久以前的古

11.真蕨的坎坷历程

真蕨类具有大型扁平羽状复叶、掌状叶或单叶,以孢子繁殖。除少数具有乔木状的直立茎外,大多数具有横走的根状茎,生长地多为湿润而温暖的环境,也有少数生于干旱的山坡上或石缝中。

真蕨化石中保存的多为其叶,叶的中脉呈羽状或掌状,侧脉二歧分叉或二歧合轴分叉1次或数次,也有不分叉的,多成网状。孢子囊散生或聚成孢子囊群聚合囊,生于叶背,原始的单生于轴的顶端,也可保存为化石。孢子囊壁由1层或多层细胞形成,有环带或无;环带为一列或一撮孢壁增厚的组织。当孢子囊成熟时,失水、收缩而将孢子囊撕裂使孢子易于散发,其形态特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古植物学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img188

真蕨植物

img189

真蕨类最早出现于泥盆纪,石炭—二叠纪(距今3.45亿~2.25亿年)时开始繁盛,在中生代时期最为繁盛。石炭—二叠纪时,真蕨类在数量上仅次于石松纲、楔叶纲和种子蕨亚纲,中生代时虽不及裸子植物的数量,但也是当时最为繁盛的类群之一。

img190

真蕨的背面叶片

知识小百科

广西发现3亿年前的植物“活化石”——桫椤丛林

由中国植物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在凭祥考察发现,夏石镇那渠屯、友谊镇隘口村、英阳村大山腹地里存活着大片的野生桫椤丛林。桫椤是古老的冰川前孑遗植物,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遗树种,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距今约3亿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1.5亿多年。恐龙灭绝,桫椤独存,故桫椤又有“活化石”之称,被国家确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且成为生物界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的重要标志。

img191

羽状真蕨

真蕨与鳞木、芦木比起来,虽然没有那么高大,但却长着长而宽大的叶,并且在其茎内有发达的维管束。现如今,地球上许多长有大型叶的蕨类植物都是从古代的真蕨类演变而来。尽管现在的真蕨大多数都是矮个的草本,但是它们的祖先曾经在地球上辉煌过。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蕨类植物之王”——桫椤的身上看到。

通常情况下,桫椤可以长到1~8米高,茎干直径可达10~20厘米,在茎的顶端长着羽状的大型复叶丛,看上去很像椰子树。产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的白桫椤,高度可达20米,而新西兰的一些桫椤甚至长到了25米。事实上,在2亿多年前就有很多真蕨类植物要比桫椤还高大。

img192

桫椤

真蕨如何才能传承到今天呢?

img193

叶蕨类化石

已知发现的最早的真蕨植物是原始蕨,大约出现在4亿年前,是裸蕨植物向真蕨植物过渡的中间类型。随后,到了泥盆纪的中晚期,又发展出枝木类、羽裂蕨类、依贝卡蕨类、十字蕨类、对叶蕨类等古老的真蕨。它们被认为是真蕨植物的第一代,但是到了石炭纪晚期,它们都消亡了,被石炭纪兴起的第二代真蕨所取代。然而,在二叠纪却发生了一次大灭绝事件,它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未能逃脱厄运。到了中生代,又兴起了第三代真蕨,并且类型更多,一直发展并演化到现在。

就在种子植物大为繁盛的时候,真蕨也失去了往日的雄风,现存的大部分种类几乎都是矮小的草本。那些高大的真蕨被埋入地下,经过亿万年,形成了煤块。

知识小百科

什么是植物的单叶和复叶?

植物的叶有单叶和复叶两类。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形状很多,如针形的、条形的、披针形的、倒卵形的,例如杨树、樟树;二至多枚分离的小叶共同着生在一个叶柄上,称为复叶,例如五加、枫杨。根据小叶在叶轴上排列的方式和数目的不同,复叶可分为下列几种: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单身复叶。

img194

单叶植物

img195

复叶植物

知识小百科

生物分类系统有哪些级别?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

img196

img1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