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发展医疗卫生技术的政策导向
为了尽快地推进我国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在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上,必须明确技术进步的结构式发展的政策导向。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医疗卫生技术形成一个现代化的格局。
(一)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必须适应当代医药卫生正在出现的重大转折,符合卫生事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从集中于加强诊断治疗,调整为在促进健康、疾病预防、重视治疗和康复的综合效果上,实行政策倾斜,自觉推进医疗卫生技术的结构式发展。这就要求加强对重大疾病,诸如心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性肝炎、尘毒危害的职业病等的社会预防和早期诊治;加强占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妇幼保健和围产期医学;加强愈益重要的老年保健和老年医学;加强比较薄弱的卫生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加强管理监督技术和情报技术。从而,服务于以健康为中心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全面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使社会获取更高的健康水平。
(二)我国的医疗卫生技术的结构式发展,不但是一个发展方向问题,还是一个如何发展的问题
从而,避免该花钱的未花、不该花钱的花了,造成有效益的未投入、投入了的效益不大的弯路。根据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医疗保健费用的持续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即使发达国家,对医疗费用的急剧增长,也已经不胜负担。然而,这些新的费钱的技术,大多为检查和诊断技术;对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治疗效果并无显著提高。而且,其中只有大约七分之一具有实质性的进展,其他不过是略有改进。可以说,现有的医疗卫生技术,尚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健康的更高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医疗卫生技术发展的转折时期,更替淘汰的速度很快,设备型号变化迅速,处方药物每十年将有53%不再注册。有鉴于此,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应有分析、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实行有限目标的重点突破。不仅如此,从全局出发,我国也不能把有限的卫生资源,过多地用于引进高医疗技术。因为诊断治疗总是被动的,并且费用昂贵。应重视传染病、慢性病的综合预防,特别是从少儿期到老年期对高危因素的综合预防和健康管理。据测算,预防疾病的费用,只有治疗费用的十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而且更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社会目标。对医疗技术的发展,要强调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和发挥社会功能。由此,也有利于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还应该指出,不能简单地把医疗卫生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等同于卫生事业现代化。卫生事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在于发动全社会的参与并提高医学的社会化程度。当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先进医疗卫生技术方面要占领一席之地,可选择一支精干队伍,追踪在世界医学发展的前沿,搞好医疗卫生技术发展的纵深布局。但是,作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应立足于现有基础,强调综合预防,严格坚持发展适宜技术,努力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果和卫生服务综合效益。对于引进国外先进医疗设备或技术,必须建立医疗卫生技术评价体系,经过充分论证,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同时,要特别注意把先进技术转化为适宜技术的研究工作。即有选择地加以改造,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与已有的技术基础相协调。
(三)医疗卫生技术的结构式发展,要求重视预防战略。为此,需要克服认识上对诊疗技术的盲目性
医疗技术手段和设备,作为知识的物化,不仅有利于获取疾病的机理,而且有利于医学知识的应用、普及和扩展。然而,医疗技术的发展同时给人们带来一种错觉,似乎只要有现代化的设备,就可以得出现成的诊断答案。其实,必须把知识、经验、技能构成的观念技术,与物质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构成现实的医疗技术。任何技术设备所提供的,只是局部的瞬间数据和资料,都有其局限性和相对性。过分依赖先进设备,又有不利于临床医学水平提高的一面。这种技术主义的迷信,看不到手段越先进,越要求有更高的思维能力,既造成对技术检查的滥用,也很容易出错误。应该指出,现在临床出现的各种医源性疾病,已经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据调查,医源性疾病已占住院病人的十分之一以上。其基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对医疗技术和药物的不恰当的使用。所以,要大力克服对医疗技术手段和设备的迷信和滥用。
(四)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结构式发展,与医疗保健制度和卫生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非常密切
所以,要提高宏观管理能力,以改革促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对高医疗卫生技术的过热投资。以CT来说,仅京津两地已超过前苏联全国的数量。这种盲目发展,在扩大医院创收的同时,助长了超前消费。目前,技术检查费用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包含有相当多的不必要检查。由于卫生技术人员的水平跟不上,设备的使用率和检查的阳性率过低,造成了对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与之同时,不少地区的农村卫生投入下降,缺医少药仍然相当严重。这就扩大了城乡之间、不同社会人群之间,医疗保健消费上的不平等。其结果,社会负担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并未能有效地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此,应通过深化改革,依据医疗卫生技术结构式发展的要求,建立严格的医疗设备规模、标准、布局的管理制度,坚决加以控制。
(五)医疗卫生技术的结构式发展,要求注意地区布局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城市和农村,沿海地区和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农村,医疗卫生技术的重点和发展水平也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并形成一个梯次布局。梯次布局既是与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卫生供求水平及科技能力相适应,也是根据卫生资源配置的要求,带动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提高防治的综合效益,在普及中提高人民健康和卫生服务水平。要给予落后贫困地区以切合需要的、必要的照顾,使其医疗卫生技术得到应有的发展。要改变近年来城市医院的医疗卫生技术单向发展的趋势,要努力提高农村对医疗卫生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条件,尤其要重视初级卫生保健所要求的预防技术、妇幼保健技术的发展,使大多数人受益,有更大的社会效益。由此,也可以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并能更好地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无论发展高技术还是适宜技术,都应采取“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在重点的选择上,要抓优势技术、基础技术、主导技术。如计划生育技术、高危因素管理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我国已有一定的基础,又有发展的后劲,有必要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技术跃升的重点。这样,能保证医疗卫生技术有较快的发展,并使速度与效益统一起来。
为了促进医疗卫生技术的结构式发展,必须端正医疗卫生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业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各医院提出不同要求的建设目标,以形成整体效益。二是要有业务技术建设的决策体系和决策程序,建立论证制度和审批制度,不能想到哪、就干到哪。三是要积极发展和推广适宜技术,把医院的注意力引导到加强基础技术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上来。四是要完善医疗卫生技术利用的约束机制,以贯彻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采取系统对策,使医疗卫生技术得到合理发展。
本章思考重点:
1.如何从医学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化扩展上,把握医学的社会目的?
2.怎样在政策导向中,把握医疗卫生技术的社会价值评价和社会控制?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1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3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