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因素与致病
德国著名病理学家维尔啸提出“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的论断后,医学家和有关学者从不同侧面及层次对社会与致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研究者认为,追溯疾病的原因就会发现,社会因素在间接或直接(主要或次要)地起着作用。
社会因素对人们健康的间接作用是其致病的重要途径。例如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与生物心理过程直接有关。人们的社会心理过程、行为反应模式、社会认知能力,是社会因素对人们健康间接作用的中介。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相同的社会因素刺激,一些人患某种疾病,而一些则不患病,这种差异是由于各人的认知能力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认知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会化完善程度、社会学习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生理心理功能状态,生物遗传物质等有关。人的认知虽然有自然生物的基础,但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另外,社会因素也是许多疾病的诱因,如性病、肺癌、艾滋病、结核病、食物中毒等。针对相应社会因素采取社会防治措施,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现已有充分证据证明:精神状态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产生明显的影响。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而直接引起病理状态。同样,社会因素引起的生理病理状态,也可引起心理上的不良状态,如由于营养不良而引起的贫血,可使人的心理功能低下,产生自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社会因素致病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农药、化肥等物质对大气、水源、土壤和食物的污染,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生活的扰乱和破坏,并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具有影响范围广、作用时间长、根除困难的特点。环境污染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甚至人类生存的社会性因素,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二)城市化
城市化促进社会经济、人类文化和文明社会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危害健康的因素。居住拥挤和交通堵塞,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心理上产生紧张感、压迫感,这种紧张压迫状态持续存在,会引起各种心理疾病。拥挤和堵塞还使空气恶化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文明病
物质上的“文明”生活所致的健康损害可以从衣、食、住、行、医五个方面来说明:
1.衣。石油化工的迅猛发展,使得化纤织物逐渐取代棉、毛、丝、麻等传统织物,能引起化纤性皮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2.食。食品工业高速发展,各种精制食品普遍进入人们的生活,长期食用精制食品可造成多种营养素缺乏症,尤其是维生素缺乏症。此外,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还含有可能致癌的化学物质。
3.住。人们为了美化室内环境或是建筑结构上的需要,大量使用各种化学建材和装饰品,其中含有许多致癌物质,使人患肿瘤,居室内各种电器发出的噪音也给人体健康带来损害。
4.行。现代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人们坐车的机会越来越多,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容易引起所谓“运动缺乏症”。
5.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生活的人,对医疗保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并且过分追求高、精、尖医疗技术服务,也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总之,现代化的文明生活给人类健康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
(四)富裕病
是指在富裕地区的社会群体中呈流行性的社会因素性疾病。例如过度营养引起的肥胖病、糖尿病,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还应指出,流动人口一般来说受到语言障碍、饮食、生活习惯不同和地方排外、远离朋友、亲人及周围环境生疏的影响,一些性格内向、心胸狭窄的人往往不能通过这些关口,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反应。而消极心理往往会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当然,社会流动并不一定对社会人群健康有害。对健康是否有影响,主要取决于流动的速度和流量、两地的差异程度、人群的带菌性质和程度。以及社会流动中人们的心理反应等。
以上各方面并非彼此孤立,在一般情况下大都同时存在,共同造成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可能形成各种复杂的致病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