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运动误区

认识运动误区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运动,大多数人可能还停留在活动身体的阶段,对运动的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难免会陷入一些运动误区。运动的前提是让人身心愉悦。一本著名的健身杂志刊文指出了人们在运动塑身中常见的十个误区,指导人们开始更加正确、健康的锻炼。出汗过多也会导致抽筋和其他运动伤害。一般情况下,运动后食量都会增加。运动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一旦运动量急剧下降,食欲没有下降,反而会变得更胖。饿着肚子做运动无

●认识运动误区

对于运动,大多数人可能还停留在活动身体的阶段,对运动的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难免会陷入一些运动误区。特别是一些强度比较大的健身,尤其要避免这些误区。

健身新手必看五大误区

对于大多数健身新手来说,开始一项健身计划并持之以恒,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但正因为是新手,人们在实现他们的健身目的的过程中,并不注意一些技巧和窍门,会犯一些共同的错误。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五项最主要的共同误区。如果能避免这五个健身小误区,相信你的健身目标能更好、更愉快地实现。

误区一 越运动身心越疲惫

许多人在选择新的健身计划时愿意承担任何代价,他们喜欢选择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计划,打算用激进的方式快速见效。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痛苦训练,他们最终放弃了,因为他们身心俱损。正确的做法是,在训练开始前做好身体检查,以之作为身体评价的一部分,由保健医生提出一个适合你的健身方案。然后根据方案循序渐进,让你的身体慢慢适应新的运动环境,这样反而能又快又好地达到健身目的。当身体适应以后再增加难度。要知道,适度的、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才能让你长期保持体型。

误区二 运动看不到我要的变化

许多人放弃的原因是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失去了耐心和信心。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要知道,就算是一个适当的健身计划,要想明显看到肌肉、体型的改变,也必须经过至少六周的持续锻炼。只要你乐观些、耐心些,一直做下去,效果慢慢就看出来了。

误区三 锻炼会消耗我所有摄入的能量

不少人以“已制定锻炼计划”为借口随心所欲大吃大喝,他们认为只要运动了,我这些多摄入的能量是应该都被消耗掉的。也正因为如此,运动后反而看不到预期效果,于是放弃了锻炼计划。要塑造好的体型,运动锻炼比节食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人们自恃有了日常锻炼计划而忽视了饮食的节制——这是大家都会犯的共同毛病。但事实是,如果没有一个营养均衡、健康的日常饮食习惯,任何健身计划都很难帮你达到想要的体型塑造目的。

误区四 把运动排在一天的最后

当今人们生活都很忙。我们经常会把计划中的运动一推再推,把它放在不要紧的抽屉里,直到一天快结束了才匆匆处理。但不幸的是,这时候我们已经被一天的工作搅得筋疲力尽,只想赶紧上床休息。运动呢,“明天再说吧”。请不要犯这个经典的错误!最好把运动安排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能帮助你提神、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你也更有动力坚持健身计划。

误区五 为了塑造体型进行自己不喜欢的运动

运动的前提是让人身心愉悦。进行一项你不喜欢的健身运动,这是最不应该的错误。比如你不喜欢慢跑,总觉得慢跑过程无聊无趣,但你为了减肥一开始就制定了慢跑运动计划,你必定不能坚持下去。因此,在你的健身计划中,一定要包含你喜欢的,或者觉得有趣的,或者至少不讨厌的运动.如果爱打网球,那就在健身计划中把网球设置成最主要的运动项目。对于健身新手来说,计划中最好以你喜欢的运动为中心,再添加其他你需要的健身项目。这样不但可以达到运动的目的,而且也可以避免单一运动带来的单调和半途而废,更容易让你坚持下来。

运动健身不要陷入八个误区

也许你已经下定决心,坚持到底;也许你不畏辛苦,毫不懈怠;但不论你如何努力,却总是看不到运动带来的神奇效果。这时你可能已经走进了健身误区。一本著名的健身杂志刊文指出了人们在运动塑身中常见的十个误区,指导人们开始更加正确、健康的锻炼。

误区一 没有确定的健身目标

你希望减肥?降低胆固醇?还是希望降低血压?这些都是我们健身的目标。它是激励我们将健身进行下去的一种动机。另一方面,运动是有针对性的。今天练腰,明天练腿,结果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因此,健身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可以期待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误区二 忽视力量训练

很多人知道跑步能健美小腿,游泳能让体形匀称,但却将哑铃这种锻炼当作塑身的大忌。实际上,力量训练有利于建立肌肉群,这些瘦肌肉群每天消耗的热量要比脂肪高得多。如能把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误区三 健身项目难度过高

很多人以为运动的难度、强度越大,效果就越好,这样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事实并非如此。高难度的训练不仅会让你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还可能使你在运动中受伤。对待受伤的最好办法是预防,在健身中避免脚、膝盖等部位受伤。万一你不幸受伤,应停止健身,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医疗处理。

误区四 以出汗量来衡量运动效果

尽管出汗是健康的表现,但排汗量并不足以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排汗因人而异,人的体质等方面的原因也是决定排汗量多少的原因。运动到大汗淋漓其实只是让你失去了几磅水。除了不利于健康以外,什么效果也起不到。正确说来,心率、费力程度才是更重要的标准。

误区五 喜欢与别人比较

看到同时运动的其他人似乎看起来变化更大一些,认为“他比我效果更明显”,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不要考虑别人,专注于自己的计划。

误区六 忽视身体的信号

导致身体疼痛和疲劳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受伤或生病,也可能是缺少睡眠。弄清原因后要尽量调整,及时改换健身项目,让身体虚弱的部分得到休息。以更有效的投入锻炼。

误区七 只关注生理改变

锻炼效果不仅体现在体能的增强上。10分钟的适度训练能提高人的情绪,让人很愉快。锻炼除了能改善睡眠质量,还能提高排解压力的能力。

误区八 运动后大吃

运动会让你感觉更饿,如果此时你认为可以吃任何东西,那就大错特错了。锻炼的确需要更多能量,但千万不要把食物当成奖赏。大吃大喝会让你运动的辛劳付之东流。

健身最糟糕的五个习惯

健身中有一些习惯不仅会让你辛辛苦苦的锻炼达不到目的,甚至还会像反的方向发展,损害身体。这样的习惯一定要杜绝。

习惯一 边看书边锻炼

专家说,运动的时候阅读是最糟糕的事情。如果你集中精神在看一本时尚杂志,那也就意味着你没法同时关注你在进行的运动。如果你需要同时做点别的好让锻炼不那么枯燥,不如戴上耳机看电视,那不像阅读那么需要集中注意力。所以如果你要去锻炼了,你就得集中精神关注你的身体。

习惯二 运动到大汗淋漓

运动到大汗淋漓可能让人感觉得到了更充分的锻炼,但其实这只让你失去了几磅水。除了不利于健康以外,什么效果也起不到。出汗过多也会导致抽筋和其他运动伤害。运动时,保证你的手边放瓶水,可以随时补充水分。

习惯三 只骑固定脚踏车

单纯地骑固定脚踏车或在跑步机上跑步起不到力量训练的效果。这些运动所燃烧的运动远远低于在器械上做负重运动。力量训练更容易帮你保持肌肉的形状,延缓因为年龄带来的肌肉松弛。

习惯四 运动不能持之以恒

一般情况下,运动后食量都会增加。运动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一旦运动量急剧下降,食欲没有下降,反而会变得更胖。如果一段时间内,反复地加大或减少运动,体重会造成波动,可能会越来越重,对健康更为不利。

习惯五 饿着肚子做运动

饿着肚子做运动无异于开着一辆没有油的坦克,身体需要能量来保证运转。一些健康的零食,如燕麦粥或香蕉,可以在去健身房的途中就消化掉,并提供你接下来的运动所需的额外能量。在上午运动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经过一夜,你的胃已经空了,热量已经消耗完了。你需要给它加些燃料,让它重新启动。

运动前的四个误区

很多朋友抱着这种“运动并不复杂,又不是跟专业运动员较劲,那些大众健身的项目一看就可以学会了!”的想法参加运动,往往会让锻炼者走入一些运动的误区。科学的运动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只有我们遵循运动健身的客观规律,才能充分领略科学健身带给我们的乐趣和幸福。

误区一 没有擅长的运动项目

很多朋友都会有运动锻炼的想法,可总是因自己消极或片面的观念而却步。其实,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项目繁多,即便对“什么也不会”的人也还有很多的选择范围,从风靡全球的健身走、慢跑、走跑交替,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放风筝、扭秧歌,再到因地制宜的骑自行车、爬楼梯、跳绳或登山,这些都很简单的运动项目,只要坚持有规律地进行,你都可以从锻炼中受益。

误区二 体形运动起来笨拙难看

体育运动和比赛的观赏性来源于运动人体的形态之美,但体育运动更具感染力的地方在于运动者本身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之美。对于大众健身来说,运动的主旨在于促进发育、增进健康、康复疾病和延年益寿,运动者应在运动的过程中,用心体验身心的改善。事实上,当你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勇于向自身挑战时,你不仅不会“丢面子”,而且,还会收获到人们为你顽强向上的精神喝彩。

误区三 体质弱参加不了体育运动

除了具有运动禁忌症的人以外,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人,都可以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这些禁忌症是:疾病的急性期,如急性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重要脏器的急性病症、创伤未愈、严重贫血、有出血倾向、月经过多、严重痛经等。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中老年朋友或体质较弱的人,开始运动前,最好求助专业机构和人员,为自己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科学地选择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误区四 普通锻炼没必要找教练或医生指导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人自发地锻炼身体,也已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但对于那些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老年朋友和有减肥、健美等健身需求的朋友来说,就需要专业人士的一些建议了,一方面避免运动性疾病和损伤,保证运动安全、有效地进行;一方面使得运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运动处方制订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身体健康情况和运动能力的改变,慢慢地进行调整。

剧烈运动后五不宜

剧烈运动后,人体各部分都处于加速工作中,这时的一些行为千万要注意。

注意一 不宜立即停下来休息

剧烈运动时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中。由于肢体肌肉强力地收缩,会使大量的静脉血迅速回流给心脏,心脏再把有营养的动脉血送给全身,血液循环极快。如果剧烈运动刚一结束就停下来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淤积在静脉中,心脏就会缺血。大脑也就会因心脏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缺氧症状。所以剧烈运动刚结束时还应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长跑之后逐渐改为慢跑、再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这样能使快速血液循环慢慢平稳下来,有利于肌肉中乳酸的清除,消除疲劳。

注意二 不宜立即大量饮水

剧烈运动后会口干舌燥。这时如果一次性喝了大量的水,会使血液中盐的含量降低。天热汗多,盐分更易丧失,更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平衡失调,发生肌肉抽筋等现象。由于剧烈运动时胃肠血液少、功能差,对水的吸收能力弱。过多的水渗入到细胞和细胞间质中。脑组织是被固定在坚硬的颅骨内,脑细胞肿胀会引起脑血压升高,使人头疼、呕吐、嗜睡、视觉模糊、心律缓慢等,出现水中毒症状。一次性喝水过多,胃肠会出现不舒适胀满之感,若躺下休息更会因挤压膈肌影响心肺活动。所以剧烈运动后口虽渴也不宜一次性喝水过多,应采用“多次少饮”的方法喝水。

注意三 不宜马上降温

剧烈运动后,有人为图一时痛快,马上就用电风扇吹,进入空调室或在阴凉风口处乘凉。这样做会带走身体很多热量,使皮肤温度下降过快,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活动,会引起上呼吸道血管收缩,鼻纤毛摆动变慢,降低局部抗病力量,此时寄生在呼吸道内的细菌病毒就会大量繁殖,极易引发伤风、感冒、气管炎等疾病。还有些人剧烈运动后立即就下水游泳或立即进行冷水浴,由于肢体温度和水的温度相差悬殊,也易发生小腿抽筋。因此剧烈运动后应先擦干汗液,等不再出汗时,再进行游泳或冷水浴较为妥当。

注意四 不宜立即饮啤酒

剧烈运动后,有人把啤酒当水大口大口地喝,这种行为易使血液中尿酸急剧增加,会导致痛风。尿酸过多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从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痛风发作时,不但被侵犯的关节红肿热痛,甚至会引起全身高热,状似败血症。久而久之,患者部分关节逐渐破坏,甚至还会引起肾结石尿毒症

注意五 不宜立即吃饭

剧烈运动时,由于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呼吸系统等处,而消化器官血液相对较少,消化吸收能力差,运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消化功能才能逐渐恢复正常。所以剧烈运动后,如果马上就吃饭,一般都吃不香,且对食物中营养吸收能力也差。

骑车健身误区

中国是个自行车大国,几乎99%的人都会骑车。据专业人士介绍说,会骑自行车并不等于会通过骑车来健身,仔细观察周围,不难发现一些骑行中的误区。

误区一 骑行的姿势

错误的骑车方法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运动专家为健身爱好者做指导时,发现错误的骑行姿势很普遍,如双腿向外撇、点头哈腰等等。这些都不能达到预期的健身目的。正确的自行车健身姿势应该是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两腿和车的横梁平行,膝、髋关节保持协调,注意把握骑行节奏。

误区二 蹬踏的动作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蹬踏就是脚往下踩,脚蹬子转一圈,能前进就行了。而正确的蹬踏应该分为:踩、拉、提、推4个连贯的动作。脚掌先向下踩,小腿再向后收缩回拉,再向上提,最后往前推,这样正好完成一周蹬踏。如此有节奏地蹬踏,不仅节省力气还能够提高速度。使身体部位达到锻炼的目的。

误区三 忽视频率

许多刚入门的年轻人贪图“多量”和“快速”。如果没有骑过长途的一下子骑了50公里,而且在途中,只追求速度、力量,这样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严重的膝盖会出现积水。运动量、频率和强度是运动的三原则。建议初学者找到合适自己的频率后再增强运动量,普通人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在60~80次左右。每次骑行至少要有20分钟高频率低速度的热身,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否则突然大强度锻炼,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增肌应避免八种常见错误

如果说女士健身的很大原因是减肥和塑身的话,那男士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肌。增肌的人越来越多,问题也暴露的越来越多。

错误一 追求自相矛盾的目标

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追求自相矛盾的目标——在增加肌肉的阶段追求瘦。在增加肌肉的阶段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普通的常识了。尽管在此过程中会增加些体脂,但在所难免。

健美运动员在非赛季时为了增加肌肉,所摄入的热量和蛋白质是相当多的,只是限制额外添加油脂的食物。他们赛季和非赛季的体重往往相差一定的体重,所谓的线条只是比赛时追求的东西,平时只是保持着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清晰的“轮廓”原则上不能算是“线条”。一般我们看到的健身宣传照片是运动员比赛的照片或者是比赛前后一两个月的训练照。所有错误认为健美运动员平时也是那样,也学着追求线条,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健美运动员平常状态下线条是不很清晰的。不要一方面想着增肌,一方面想着瘦。

错误二 过于依赖营养补充剂

增加肌肉的两大先决条件是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一般情况下,只要安排好正常的饮食就基本上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了。适当的补充营养补充剂虽然会如虎添翼,但是如果被健美杂志大篇幅的补充剂广告和大量的所谓实例弄昏头脑,舍本逐末的盲目追求补充品而大量购买氨基酸、维他命、荷尔蒙等补充剂,到头来只是损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错误三 狂吃猛喝来对抗过度训练

吃大量的热量原则上没有错,但不要自己迷惑自己,认为通过狼吞虎咽地一盘一盘地吃下高蛋白的食物就可以弥补过度训练带来的肌肉分解的作用。如果你身体出现了训练过度的信号如头昏、暴躁、训练时乏力等等,那么你至少需要两天以上的休息,然后采取更合理的方法重新训练。如果你真的胡吃海塞企图想用超量的饮食来恢复过度的训练,你将会储存起大量的脂肪,而不是肌肉。

积极的休息是很重要的,吃和休息都是训练后恢复的重要手段,一个都不能少。

错误四 想短时间里变成大块头

很多人一上来就想马上看到效果,增加肌肉理想的目标是在个人安排的增长周期里每周增长一定的体重,这也是常见的错误,而且犯此错误的人很多。揠苗助长最终结果是颗粒无收。

错误五 错误地计算蛋白质

健美运动的训练恢复需要优质的蛋白质,也就是生物价值高的蛋白质,一般植物的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比较低,不利于吸收。但是在吸收每天必须蛋白质时,很多人会把植物蛋白质也包括在内作为一天中身体蛋白质需要的总量。如麦片、米饭、面包和土豆等包含的蛋白质。正确的做法应该只计算牛奶、奶酪、蛋白粉、鸡蛋、鱼、家禽、和肉类的蛋白质。当然,普通人是没有必要这样的挑的,植物蛋白也能满足需要,但要搭配合理。

错误六 过量使用蛋白质

蛋白质是增加肌肉成功的基本,但很多人错误地使用大量的蛋白质而忽略了从其他食物中摄取碳水化合物。有时为了达到瘦的目的,也减少了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一个高蛋白的饮食配餐中缺乏碳水化合物会迫使身体把蛋白质转化成葡萄糖来为身体供能。而这种转换很遗憾,导致的是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做这样的一个比喻,燃烧蛋白质作为体能的来源就像是把家里的家私烧了来取暖而不用更好的燃料——电力或燃气。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有毒气。为了避免这种得不偿失的失误,必须要搭配好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量。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必须占一天内所吸收热量的一半。

错误七 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在增加肌肉的时候仅仅吃复合碳水化合物像麦片、山芋、糙米等是相当错误的,那些容易吸收快速启动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像水果、糖和蜂蜜,果酱类精练碳水化合物可以很快的满足身体在训练后对糖分的渴望,它们也提供了充足的膳食纤维和维他命。

简单碳水化合物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尤其是在刚训练完的时候,能迅速满足身体对糖分的需要,只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分量是不用担心肥胖的。它的迅速吸收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增肌的阶段是很关键的生长手段。但是要记住千万不要多吃,更不要在晚上吃。

错误八 像职业运动员那样的吃

职业运动员的宣传作用是最深入人心的,他们成功的经验也给了我们模仿的来源。即使达不到他们那样的程度,自然也是不会差的。但是,身体不像别的东西,每个人体质,体重等都有自己不同情况。盲目的追随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的的。不要盲目的学健美明星,不单是饮食,还有训练,他们的东西只能是参考。肌肉的增加是刻苦的训练,积极的恢复和仔细的钻研日积月累而来的。

运动过度

运动过度就是迫使身体过度劳累。如果肌肉与关节感到疲劳酸痛,它便无法好好发挥功能。因此持续性的过度,反而会使身体面临更大的受伤风险。时间一久,过度的运动还会削弱免疫系统。

运动过度会伤身损智减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怎样来判别自己的运动是否适度呢?一般以运动中的脉搏频率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其计算公式为:适度的运动脉率为(220-本人年龄数)×0.7到(220-本人年龄数)×0.85之间。公式中括号内的数,为个人的最大脉率数。如一位50岁的人的最大脉率为每分钟170次(220-50),则其运动的脉率应控制在119(170×0.7)至145(170×0.85)次之间,便是适度的。

另一种用脉搏来判断自己的运动量是否适度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是:坚持每天早晨起床前测安静时的脉搏并记录下来(次/分)。如果锻炼后的第二天早晨,脉搏已经恢复到昨天一样,说明反应正常,其身体能适应这样的运动量;如果脉搏比以前多十二次以上,说明前一天的运动量大了些,身体机能尚未恢复,那么这一天锻炼的运动量就应适当减少。如果同时身体还感到某些不适,如出虚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可以适当休息一天。如果脉搏只略微增加,一分钟不足十二次,可以还根据以前的运动量坚持一下。往往坚持之后,身体状态会再上一层楼,脉搏的变化会恢复到以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还低。脉搏次数通过锻炼而减少,这是身体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

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但是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总之要根据个人身体特点,锻炼时不要运动量太大,青少年和儿童可以锻炼到出汗为止,对中老年人只要身体感觉发热,微微出汗和感觉舒适就可以了,切不可为了提高身体免疫力而盲目地大运动量练习。从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而过度地锻炼则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动作不当跳舞也会伤身

近段时间电视上的跳舞节目越来越多。绚烂的舞姿带动了很多人学习标准舞和拉丁舞的兴趣。但很多人是完全没有跳舞基础的。脊骨医生提醒,学舞除了兴趣还要顾及关节和脊骨的承受能力。这并非只是危言耸听,跳舞需注意的地方很多,以拉丁舞为例,动作不当随时可扭伤、跌伤甚至关节脱臼。

脊骨神经科医生指出,拉丁舞运动量大、节奏快,特别多弯腰、转身、托举等动作,也由于转变动作多,稍有一个不小心便容易受伤。另外,跳拉丁舞时女士的装束必须穿上高跟鞋,人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做幅度大的舞蹈动作,也增加了受伤的机会。

这意味着女士们跳拉丁舞受伤的比率比较高。但男士跳拉丁也有受伤的时候,男女的受伤部位各异,女的以脚部受伤为多,如脚底、脚后跟和膝盖。男士的重灾区包括臀部、腰部,因为要用力撑着女舞伴,施力的部分都较容易受伤,习舞一段时间之后,男士臀部的梨状肌会较多出现硬化,压着神经线,会衍生坐骨神经痛。

年纪比较大的人也不太适合跳拉丁舞,原因是舞蹈动作太大,要求膝盖的弹性及下肢的承重也较多,老年人的关节、韧带渐渐退化,特别是一些向来没运动过的长者,体能未必能应付。另外,本身患有椎间盘突出或膝盖软骨软化症人士也要小心,后者的病症表示膝盖已磨损了很多,再跳拉丁舞的话,膝盖软骨会磨损得更厉害。

总之,拉丁舞动作幅度大、跳舞场地又比较滑,注意力一不集中,很容易拉伤、扭伤,而长期跳拉丁舞,也容易导致以下病症:

1.膝盖软骨软化症:属于膝盖软骨损耗性病变的一种,位于膝关节的最前端。膝盖骨两边及上缘都与大腿四头肌联系着,下端则联系着膝盖韧带。正常情况下,四头肌与膝盖韧带负责控制膝盖骨在关节上滑动,但当长期跳运动量大的拉丁舞时,膝盖软骨所受的压力会大幅增加,而过大的压力会令膝盖软骨摩擦股骨下端的软骨而受损,继而出现退化情况。如果膝盖软骨磨损严重,膝关节便会出现退化性关节炎现象,造成永久的损伤,难以完全复元。

2.脚底筋膜炎:高危患者多为穿高跟鞋跳舞的女士,穿高跟鞋时,脚后跟已被扯起,长期下去容易令脚后跟发炎。跳拉丁舞时,足部活动量增大令脚后跟负荷加重,易引发脚底筋膜炎。

3.阿基里斯腱炎:又是穿高跟鞋惹的祸,当每跳一步时,脚后跟得不到适当承托,踏下的时候脚向两面摇晃,造成阿基里斯腱发炎。

4.后胫肌腱炎:上小腿疼痛,也是穿高跟鞋所致。

5.内膝盖痛及外膝盖痛:跳拉丁舞时对内外膝盖有一定程度的拉扯,所引起的痛楚。

6.梨状肌症候群:梨状肌即接近臀部的肌肉位置,运动量大的拉丁舞会容易刺激梨状肌症的激痛点,产生疼痛并传导麻痹,也会产生一些神经压迫的症状。当梨状肌的传导痛到大腿后侧,会导致坐骨神经痛,患者通常不能久坐,或久坐起来会膝盖僵硬,严重者连走路都有困难。

7.髂胫束摩擦症候群:大腿外侧及膝盖外侧出现的剧痛,因跳舞者常做双手双腿拉开的动作,从髋关节到膝盖一条很厚的叫做髂胫束的纤维性韧带长期被拉扯便会拉伤。此症常被人混淆为坐骨神经痛。

8.下背痛:腰椎与腰肌劳损。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拉丁初学者跳舞前要做足拉筋热身的热身运动,练习后应进行伸展动作以减轻劳损。跳舞时最好先选鞋跟较矮的舞鞋练习,不要穿太高的高跟鞋,以防扭伤。对于拉丁舞较多的旋转动作,初学时避免过度摆动身体,以防扭伤身体关节。尤其是一字马、高难度转身等高强度动作,一定要量力而为。

老年人春练五不宜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许多老年人也纷纷走出室内,非常积极参加春练,以达到增强体质、祛病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但实践证明,春练不当,还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在春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一 不宜过早

初春时节,晨间气温低,雾气重,湿度大,室内外温差悬殊。过早出门会使人体骤然受凉,易致感冒或使哮喘病、“老慢支”、肺心病等病情加重,故老年人应在太阳出升后外出锻炼为宜。

注意二 不宜空腹

老年人新陈代谢相对来说比较慢,早晨血流相对较缓慢,血压、体温偏低。经过一夜的消化,肚子里早就没有食物来供能了。故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蛋汤、咖啡、麦片等,以补充水分,增加血容量和热量,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注意三 不宜迎风

早晨外出锻炼,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清新的旷野、公园或草坪,不要迎风跑步,更不宜脱衣露体锻炼。当感到身热出汗时,可减少运动量,或休息一会儿再练,千万不可马上脱衣服,让寒风入侵,因寒气侵袭而诱发疾病。

注意四 不宜过量

老年人体弱,适应能力比较差一些。运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循序渐进,舒适为宜,不宜过于激烈持久,多做些散步、气功、太极拳等舒缓的活动。

注意五 不宜过急

早起锻炼一定要先做一些热身活动。因为老年人早晨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功能不协调,故锻炼前应轻柔地活动躯体,扭动腰肢,放松肌肉,活动关节,以提高运动的兴奋性,避免因骤然运动而诱发意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