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个体为生存必须竞争
野外观察给出一个普遍规律:在同一个小生境内,很少有两个不同的物种共同在一起生存。为什么如此?因为一个小生境迫使同一物种的异常者向着相同的最终结果而进化,而不适应于另一个物种的生存;小生境要求生物体在结构与功能上发挥作用,达到最高的生态效率。因此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是相异物种之间的竞争,而是相同物种各成员之间的竞争。相同物种的各成员要求相同的食物;因而在同一生态系统中扮演相同的角色,以致所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它们的同类者而非相异者。看来一个受压力的生命有机体如果不能从原来的小生境,离开同类者而另辟小生境,那么它将走向死亡。
相同物种成员之间的竞争,有时导致面对面的争夺与搏斗。在搏斗过程中将用到各自特有的生理机能,例如匕首样的上颚犬牙,致命的尖喙,由螯针喷出的毒针,由空心齿吐出的毒素,坚硬的触角,引起恐惧的信息素,尖锐的毛管与壳针,有毒质的肌肤,射入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因此,由搏斗而死亡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动物之所以有这些武嚣,都是因生存的需要而演化出来的;或者是用来维护自己的小生境,或者是向外开辟新环境。
野外的观察导致对家禽的观察,生态学家洛伦兹(Lorenz)等人曾经安排一个饲养员,专门接待前来觅食的飞鸟。在3年中约有35种不同的飞鸟,每天有400只左右靠近饲养员。他们经常观察到:很多本地鸟都害怕外来鸟的袭击,其中雄鸟比雌鸟更富于侵略性。
上述生态学家曾经在美国亚利桑那洲平顶山,观察到三种不同的蚁道,发现黑蚁横过红蚁的道路时,大红蚁来回进攻并追击小黑蚁;在蚁道交叉处的斗争特别厉害。5天后发现一支红蚁大军进攻黑蚁的巢穴,战斗进行了2个半小时;结果是一大堆黑蚁死在巢穴周围的战场上,没有一个幸存。红蚁进攻黑蚁不是奴隶式的袭击,也不是想把黑蚁作为食物,而是为了保持红蚁的道路畅通无阻以及领土完整。上述学者还观察了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搏斗也是很厉害的。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阿塔地那(Altadena)区的一块荒地上,约有1000平方米的面积,其中红蚁群的个体之间发生致命的搏斗,结果是死尸遍野,红色漂流。在连续5年内5次观察中,发现每天约有几百个死亡。事后了解到这一地区是红蚁的生存空间,斗争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蚂蚁不像其它动物那样能远走高飞,另谋出路,只能局限在很小的生态环境中。
大量观察说明:低等动物,活动能力差,繁殖率高,为食物与小生境而竞争的死亡率大;高等动物则相反。
具体到人种来说,发展到今天,文化程度与文明程度都高,为争夺生存空间与掠夺资源而发动战争的情况越来越少;当然我们不能排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原始的人类为了生存,发生肉搏之斗是很频繁的;以后进入佃猎社会,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种族之间的斗争,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是经常发生的。在这方面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为了土地、资源与统治权通常侵略弱小者,但文明与文化发达的国家终究不会被消灭掉。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是天演学的公例。人类毕竟不同于动物,是以人性、人伦与科学技术协同发展为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