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疲劳打开健康的安全阀

慢性疲劳打开健康的安全阀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致体质下降、慢性疾病多发、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不能不说是长期以来工作劳累过度、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缺少放松、透支健康,终于积劳成疾所造成的恶果。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新定义的一种综合征,它以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的虚弱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多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还与应激或病前即存在的所谓精神问题,尤其是与抑郁症状相关,所以说,应激、抑郁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不容忽视的因素。

慢性疲劳打开健康的安全阀

2005年4月10日,著名艺术家、电影导演陈逸飞,因长期过度劳累加重病情,导致胃出血逝于上海华山医院。陈逸飞很早就患了肝病,慢性硬化,在此期间他理应加强休息,然而,陈逸飞却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最终积劳成疾。

疾病能折磨人,却不一定能吞噬生命,疾病还有治愈的可能。劳累可以调节,但过度劳累、长期劳累,就会积劳成疾,积重难返。

据北京一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反映,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这一人群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中科院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寿命只有52.2岁!国家体改委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与全国平均寿命相比要低10岁左右,如数学家张广厚、罗健夫、洪崇威;光学家蒋筑英;气象学家曾再顺;电力学专家陈安乐;船舶专家华怡;物理学家崔长庚、陈杨;力学家卓克聪;世界宗教学专家张跃;实验语言学家杨顺安;篇章语言学家廖秋思;梵语学家赵国安;小说家路遥、周克芹、莫应丰、邵志安、祝兴义、余树森、王小波;音乐家施光南等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50岁左右猝然撒手,令人痛心惋惜。

凡此种种,何尝不给世人,尤其是给那些以事业为重,却不讲究科学生活的上班族精英们留下一个生命质量问题的思考。导致体质下降、慢性疾病多发、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不能不说是长期以来工作劳累过度、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缺少放松、透支健康,终于积劳成疾所造成的恶果。归根到底,可以说长期过度疲劳是引起生命质量下降的“始作俑者”!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新定义的一种综合征,它以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的虚弱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该病可能呈爆发性流行,也可以散发,1934年美国洛杉矶首次报道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爆发流行,此后全世界范围内已有60多次爆发流行的报道。

多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还与应激或病前即存在的所谓精神问题,尤其是与抑郁症状相关,所以说,应激、抑郁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不容忽视的因素。

测试一下你是否已经疲劳了?

请回答下面问题,在符合或接近你实际情况的问题后面打“√”。

问题状态描述是否两者之间

1你早上懒得起床吗?

2公交车来了,你也不想跑着赶上去吗?

3你上楼时常绊脚吗?

4你说话的声音细而短吗?

5你经常想不起朋友的地址吗?

6你不愿意和上级或熟人见面吗?

7你写文章时总爱出错吗?

8你不愿和同事谈话吗?

9你总是托着腮呆想吗?

10你过分地想喝茶和饮料吗?

11你总觉得手发硬吗?

12你老是打哈欠吗?

13你常感到眼睛睁不开吗?

14你经常想把脚伸到桌子上面吗?

15你的工作时间不规律,经常工作到深夜吗?

16你对烟酒有嗜好吗?

17你脾气变坏,经常无故发火吗?

18你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吗?

19你白天经常精神不振吗?

20你入睡困难吗?

如果你有2个回答了“是”,说明你有轻微的慢性疲劳;有4个回答了“是”,说明你有中等程度的慢性疲劳;有6个回答了“是”,说明你有重度的慢性疲劳。有10个以上回答了“是”,那么必须慎重地告诉你,你应该引起重视,加强保养了。

健康提示

疲劳容易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忧虑、紧张、烦躁不安。所以被疲劳所困惑的上班族要学会面对疲劳,在这里提供几种预防和调适的方法。

(1)每天早晨多给自己15分钟,使你不会感到匆忙地开始一天的生活。

(2)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上班族总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每天除了正常工作时间外,有时还要加班加点,这样紧张的状态让人感到身心疲惫,为了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很重要的。比如整理办公桌,提前做好工作计划,保障工作时间的效率,等等。

(3)放松你的情绪。每个人至少要维持一项经常性的休闲活动,最好从事与平时工作性质完全不同的活动,例如平日用脑力工作的人,建议从事消耗体能的活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