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肥胖症与肝胆疾病的关系

肥胖症与肝胆疾病的关系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研究表明脂肪肝在儿童时期就可发生,且肥胖程度与脂肪肝患病率呈正相关。因此脂肪肝可作为肥胖进展状况的指标。肥胖症患者引起脂肪肝还由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所致。肥胖患者发生胆石症较多,与血中胆固醇水平增高有关。肥胖症患者胆石病的发病率随肥胖程度和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胆固醇性结石为非肥胖者的3倍。肥胖症患者易患胆结石,与胆固醇合成、分泌增加有关。有资料表明,在手术中发现50%明显肥胖症患者患有胆结石。

四、肥胖症与肝胆疾病的关系

(一)肥胖症与脂肪肝

脂肪肝是肝脏脂肪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但不是贮藏脂肪的地方。若血液中的脂肪进入肝脏过多,输出较少,就可形成脂肪肝。假如肝脏长期积存脂肪超过2%,就会压迫肝脏的细胞,引起肝脏损伤,如长期的伤害不纠正,最后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一日三餐膳食中脂肪或胆固醇过量,或主食中糖类、淀粉类摄取太多,超过了机体消耗,糖类就会转化成脂肪,积聚在肝脏。同时体内去脂食物进食过少,如卵磷脂、胆碱、甜菜碱、维生素B等缺乏,也会引起脂肪的积聚。长期饮酒者的发病率也较高,因为酒精会使血液中脂肪的含量增高,约65%的慢性酒精中毒者患有脂肪肝,并与其饮酒量、饮酒时间长短成正比。

肥胖症患者食量通常较大,因食物中除了对身体有益的部分之外,还存在极少量有害物质,需要经过肝脏的过滤清除,这样就使肝脏中积累的毒素较多,加重了肝脏的负担。肥胖症患者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感受性减低,肌肉摄取葡萄糖的功能亦下降,以致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葡萄糖不断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肝脏在胰岛素作用下以葡萄糖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大量甘油三酯,使肝脏超负荷,加之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内脂肪的分解利用障碍,致使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有研究表明脂肪肝在儿童时期就可发生,且肥胖程度与脂肪肝患病率呈正相关。据观察儿童腹部皮下脂肪厚度>30mm,脂肪肝的患病率可达44.4%。因此脂肪肝可作为肥胖进展状况的指标。早期或轻中度脂肪肝多是可逆的,当减轻体重、调整饮食摄入与所需平衡后,脂肪肝可随之改善甚至消失。但重者可发生非病毒性脂肪性肝炎,出现非特异性腹痛和肝功能异常。晚期可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发展为肝硬化。

肥胖症患者引起脂肪肝还由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所致。肥胖症患者多合并有糖耐量减低和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性脂肪肝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此外,高血脂和体重骤降可引起外周组织脂肪动员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升高。目前发现游离脂肪酸有很高的细胞毒性,可损害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膜等,引起肝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明显加强细胞因子的毒性作用,导致肝实质细胞脂肪性变、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二)肥胖症与胆石症

肥胖患者发生胆石症较多,与血中胆固醇水平增高有关。肥胖症患者胆石病的发病率随肥胖程度和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胆固醇性结石为非肥胖者的3倍。

肥胖症患者易患胆结石,与胆固醇合成、分泌增加有关。有资料表明,在手术中发现50%明显肥胖症患者患有胆结石。肥胖症患者采用不正确的节食措施,尤其因限制碳水化合物而减少了植物纤维的摄入,这就增加了胆酸如去氧胆酸在胆汁中含量的增加。脱氧胆盐能作用于肝胆系统以减低鹅胆盐的浓度和胆固醇的降解,所以低纤维的饮食不仅导致肥胖症患者发生便秘,而且增加了胆石形成的危险程度。同时,肥胖症患者空腹胆囊的容积明显增大,且伴有胆囊收缩功能的减退,这很有可能也是形成胆囊结石的物理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