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如何预防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蹲位、卧位突然直立后引起的回心血量减少,血压暂时降低所致。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常因脑暂时性缺血而出现视物不清、说话含糊、肌肉无力、头晕目眩,甚至出现晕厥、昏倒,发生骨折、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基本机制是,当突然直立时血液因重力而向下半身移动,上半身相对缺血。正常情况下,此时体内的血压反射调节机制能自动、迅速发挥作用,保持血压稳定,以利上半身脑、心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但中老年人常因衰老多病,此种自动性调节功能低下,故易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据统计,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中老年人比健康成年人高约1倍,65~74岁组的发生率为16%,而75岁以上者达30%。
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是因衰老引起血压自动调节功能减退,特别是不爱活动,长期卧床、坐位的老人更多;心脑血管疾病、贫血、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维生素B类缺乏、急性感染性肾炎、低钠等均影响自动调节功能;再一点就是药物,特别是降压药、镇静药,也能影响自动调节功能。
老年人要警惕预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1)注意抗高血压药、利尿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左旋多巴、抗胆碱药和血管扩张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服用上述药时,应按医嘱减药或停药。
(2)体位性低血压不是孤立的病,往往与其他病症有关。所以应查明并治疗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疾患,如心脏病、脱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尿道炎等。
(3)控制诱因和适度锻炼。改变体位时要缓慢,如由卧位起立时,先慢慢坐起,数分钟没有症状后再慢慢起立行走。早晨起床要特别注意,由于睡眠后压力感受器反射迟缓,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热水浴、饱餐、运动后,以及气候炎热时,外周血管扩张,也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4)老年人不要站立过久,应进行适当的活动,但不要在饭后立即活动。白天休息时可用躺椅,避免平卧床上。
(5)避免饱餐、饮酒和过度疲劳、举重物、用力咳嗽以及排便时间过长。
(6)锻炼对体位改变的耐受力。睡眠时可将头部垫高15厘米,保持半垂直体位,这样可促进自身对脑血流量不足的自动调节,逐渐使脑适应低血量的情况。也可用反复起坐的方法练习改变体位的运动,对防治体位性低血压有益。
另外,要合理营养,生活有规律,戒除不良嗜好。穿适宜的弹力袜、裤或垫加弹力带,这些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有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