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怎样进行家庭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特别是慢性患者,并不需要住院治疗。他们都是可以回到家里按照医嘱进行打针、服药和休养。因此,病情康复与患者在家庭环境中能否得到合适的治疗和护理密切相关。
护理,不仅指生活上的照料,还包括心理上的帮助,家庭心理护理有下面几个要点:
(1)督促患者按时就诊:按医嘱服药和治疗,这是家庭心理护理的重点之一。一些患者不按时按量用药;有的可能怕打针服药,或怕药物会造成中毒;有的怕用药后会出现种种反应;有的则因长期服药或治疗,病情好转不明显,因而感到厌倦;还有少数患者抱侥幸心理,希望不吃药或者少吃药病情也会好转;也有的患者担心经济负担过重或对疾病失去信心,准备放弃治疗。总之,家属要针对患者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做好劝慰工作。
(2)帮助患者保持健康而乐观的情绪:情绪沮丧、心情焦急,不利于身体康复,有时还会使病情加重。因此,要设法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分关注,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3)创造适合于治疗和休养的家庭环境:患者患病期间,整个家庭的活动需要加以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家庭的环境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例如,患者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因此,家庭的娱乐活动或社交活动要有节制,不能过频、过晚。
家庭里的其他成员要主动加强和患者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了解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家里凡是与患者有关的事情,都要和患者商量,征求他的意见。总之,要创造一个和谐、温暖而又宽松的家庭环境。
(4)注意保持和恢复患者的社会适应力:人不但具有生理和心理功能,而且具有社会适应功能。后者包括学习功能、职业功能、家庭功能、社交功能及闲暇活动功能等。疾病的痊愈和康复,既要求消除疾病本身症状,又包括保持和恢复社会功能。
以往的治疗一般只是强调服药、打针、营养和休息,对社会功能重视不足。现代医学和护理学则十分注重让患者重返社会。因此,在家治病要比医院更有利于这方面的康复。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只要病情许可,应当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进行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文娱活动及社会活动。要安排得有劳有逸,但生活节奏不宜太快。这样,为重返工作岗位、重返社会做好各种准备。
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只是让患者吃吃睡睡,那么,反而容易造成患者的久病心理容纳感和对疾病行为的习惯化。这在许多慢性患者中常常可以见到。用现代的观点分析,也属于一种心理障碍,对身心健康非常不利,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克服才能恢复正常。
倘若在疗养期间注意上述几点,病程可大大缩短,患者的心理压力也会小得多,这样有利于康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