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姜的功效

生姜的功效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姜为调味佳品,除入食之外,入药疗疾亦堪称上品。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中解毒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药理研究表明,干姜有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可直接兴奋心脏。姜酮和姜烯酮有止吐作用,并有健胃和驱风作用。中医认为,姜皮性味辛,凉,入脾、肺经,有利湿消肿之功,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1. 生姜 又名鲜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

生姜为调味佳品,除入食之外,入药疗疾亦堪称上品。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中解毒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本品辛温走散,有发汗散风、散寒解表之功,民间常有饮姜糖水治感冒的作法,但其药力较慢,故单用于风寒轻症,但本品有良好的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作用,有“呕家圣药”之称,适用于多种呕吐。《本草纲目》言其“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名医别录》言其“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日用本草》言其“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及菌蕈诸物毒”。

2. 干姜 又名淡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

中医认为,干姜性味辛、热,入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之功,本品辛热,入脾肺而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故可治疗脘腹冷痛,寒饮咳喘。《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名医别录》言其“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珍珠囊》言“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药理研究表明,干姜有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可直接兴奋心脏。姜酮和姜烯酮有止吐作用,并有健胃和驱风作用。

3. 姜皮 又名生姜衣,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栓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中医认为,姜皮性味辛,凉,入脾、肺经,有利湿消肿之功,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本草纲目》言其“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药品化义》言其“有退虚热之功”。《医林纂要》言其“达于皮毛,行水驱风,止汗”。《本草再新》言其“和脾降肺,行水消肿,治膈噎胀满”。《江苏植物志》言其“外用于脓肿创伤,皮肤癣症”。

4、炮姜 又名炮干姜,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中医认为,炮姜性味辛、热,入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等。

5. 姜炭 又名炮姜炭,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经炒炭形成的炮制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中医认为,姜炭性味辛、温、苦、涩,入脾、胃、心、肺经,有温经止血,健脾止泻之功,适用于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阳虚泄泻等。

6. 姜露 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

中医认为,姜露性味辛、甘,入脾、肺经,有疏风散寒,止咳化痰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中霜雾毒,驱瘴,消化不良,肺寒咳嗽等。

7. 姜叶 为姜科植物姜的叶。

中医认为,姜叶性味辛、温,入胃、脾经,有健脾开胃,和胃消食之功,适用于纳差食少等。《金匮要略》言其“食脍多不消,结为癥病,以姜叶汁饮之一升”。《本草汇言》言其“散水结,杀鱼脍生冷诸积,捣汁和酒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