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芒种正“忙种”,也是搞好健康管理的大好时机

芒种正“忙种”,也是搞好健康管理的大好时机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天应重视饮食调养,因为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身体虚弱者,可根据情况选用党参、黄芪、山药等,但不宜选用过于温热、厚腻的补品。夏季蔬菜种类多,不仅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大多有清凉祛暑作用,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但需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食用不宜过量,过苦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败胃等不适反应。

夏天应重视饮食调养,因为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另外,夏季肠胃功能薄弱,消化液的生成和分泌减少,食物的消化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成分的消化能力降低,致使人们食欲缺乏,消化吸收不良,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如不及时补充营养,就会出现头昏脑涨、四肢无力、浮肿气虚等营养不良的症状,使体质迅速下降,形成人们常说的“苦夏”。所以,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在膳食调配上,要适应机体的变化,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尽量引起食欲,使身体能够得到全面足够的营养。夏季饮食一般可遵照以下原则:

1.饮食宜清淡 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如果吃含脂肪多的食物,易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减慢,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损健康。《修真秘诀》曾载:“夏至后,秋分前,节食油浓肥腻之属,此物与酒水瓜果特不相宜,当时虽不病人,入秋多作痢疾也。”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淡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

2.注意摄入清暑食品 暑天宜选用一些性微凉、有清暑生津作用的药品,如菊花、藿香、沙参、西洋参、玉竹等以达补气养阴,清热祛暑的目地。身体虚弱者,可根据情况选用党参、黄芪、山药等,但不宜选用过于温热、厚腻的补品。夏季常用的食养原料有甘蔗汁、西瓜汁、马蹄、绿豆、乌梅、猪瘦肉、冬瓜、白鸭肉、海参、莲子等。

多食蔬菜瓜果。夏季蔬菜种类多,不仅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大多有清凉祛暑作用,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以冬瓜而言,其味甘淡而凉,有清热解毒、利水化痰、消暑解渴之功效。冬瓜无论是炒菜、做汤还是做馅,都十分清淡,味美适口。其他如番茄、丝瓜、南瓜、黄瓜、西瓜等,都可多食。

3.不忘益气生津 夏季气候炎热,尤其南方持续日久,这对人体影响较大,能伤阴、伤气,加之夏日排汗较多,气阴更加耗伤,主要表现为:乏力、口渴,故补气养阴,是夏季常用之法。

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可以生津止渴,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生津解渴、敛汗止泻,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可使人食欲大增,有助于消化,并起到杀菌、解毒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五味子、玉竹、冬虫夏草、酸枣仁等,还可采用药膳疗法。如鸽肉山药玉竹汤:用白鸽1只,去毛及内脏,切小块,与淮山药、玉竹各50克,共炖,熟后食肉饮汤。此汤补气生津,益精养血。可治疗消渴多饮、气短、乏力。

4.常食健脾和胃之品 夏天天气炎热,往往造成人们食欲下降,多吃一些顺气又可口的食物尤为重要。例如白扁豆、萝卜、啤酒、玫瑰花、藕、茴香、山楂、橘子等。药物可选用太子参、白术、甘草等。扁豆粥、薏米粥、糯米粥等皆能补脾胃、益胃生津。

5.盛夏莫忘多食苦 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内则》云:“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苷类、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夏季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不仅可清心除烦,醒脑提神,消炎祛暑,而且能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但需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食用不宜过量,过苦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败胃等不适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