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甜甜蜜蜜中过冬

在甜甜蜜蜜中过冬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终岁辛劳之人或久病虚弱之体,勿错过膏滋补身的黄金时期。首先,应根据中医辨证和自身体质所需,选定膏滋的药物处方,最好是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配方用药。下列膏滋可供参考选用。将诸药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如此法煎取3次药液,混合煎沸,加入蜂蜜继续煎熬成膏。天冬膏能去积聚风痰、补肺、疗咳嗽失血、润五脏,是中老年人平时保健佳品。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目眩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牙齿松动、健忘早衰等症。

寒冬降临,万物封藏,人体腠理固密。精气藏而不泄,滋补莫过于冬。终岁辛劳之人或久病虚弱之体,勿错过膏滋补身的黄金时期。

膏滋因以补为主,可起到纠偏祛病、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对于精力不足、体能有所“透支”的亚健康状态的一些人群,也能使其恢复常态,精力充足。尤其于年老体弱、多病久病、慢性痛、手术后、疾病恢复期及亚健康状态者,可以扶正补虚、调理脾肾、益气养血等,达到养生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那么,如何自我配制膏滋呢?首先,应根据中医辨证和自身体质所需,选定膏滋的药物处方,最好是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配方用药。选定处方后,将所取药物精选洗净,切片,或切成小段,或研成粗末。若用鲜果以刚榨为佳。接着将药物放入锅内,加适量冷水(一般首次加水应高出药面12.8厘米),浸渍6~8小时,待药料吸水膨胀后,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煮沸过程中可酌情添水。一般每煎煮沸2小时左右,滤汁后加水再煎,煎取药汁3~4次后,将药渣榨取汁后除去。然后,合并几煎药液,静置、沉淀、过滤后以武火加热煮沸,并随时除去表面浮沫。汁转浓时则改文火继续浓缩,至取少许滴于吸水纸上而不渗纸时即成清膏。取与清膏等量的蜂蜜或砂糖置热锅内溶化过滤后,同清膏搅匀微炼,收膏待凉,装贮备用。

1.乌发养颜滋补膏 乌发养颜,首先要选补肾益精的药物和食物,因为肾藏精,而“其华在发”。其次要选择养心血、益心脾的药物和食物配方,“发为血之余”,心血足则面色红润、容颜焕发。下列膏滋可供参考选用。

◎ 乌发膏:制何首乌200克,茯苓200克,当归50克,枸杞子50克,菟丝子50克,牛膝50克,补骨脂50克,黑芝麻50克,蜂蜜400克。将诸药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煎沸,再改用文火煎熬30分钟,滤出药液。如此法煎取3次药液,混合煎沸,加入蜂蜜继续煎熬成膏。服法:每次1汤匙,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功效:滋补肝肾。乌须黑发。主治须发早白、脱发及肾虚腰痛等证。

◎ 还精膏:药用枸杞子、覆盆子、巴戟天、生地黄、何首乌、地骨皮、续断、牛膝、菊花、车前子、远志、白术、细辛、石菖蒲各30克,菟丝子60克,蜂蜜500克。除蜂蜜外,余药加水煎取药汁3次,再混合浓缩呈稠浊状时,加入蜂蜜,熬至滴水成珠,息火收膏。每服1~2汤匙,每日2~3次,开水化服,空腹饮用。功效:补肝肾、和五脏、调六腑、乌须发、强体魄、壮筋骨。主治老年人齿摇发落、腰膝酸软、健忘耳鸣、头昏眩晕诸证。

木耳芝麻蜜膏:黑木耳30克,芝麻50克,蜂蜜300克。将芝麻炒香,木耳除去杂质,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至木耳烂透,再放入蜂蜜,继续煎熬至稠。每次8~10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主治须发早白。

◎ 骨髓养颜膏:猪骨髓360克,炒米粉适量。先将骨髓洗净,焙干研粉,加入炒米粉拌匀,备用。每次1匙,晨起以牛奶调服。既能防衰抗老,又有养颜减皱、悦泽美容、疗皮肤干燥之功效。

2.滋补抗衰滋补膏

◎ 琼玉膏:生地黄汁480克,人参末45克,白茯苓末90克,白沙蜜300克。先将人参末、白茯苓末,加水煎1小时,滤取药汁,再将所煎取药液与生地黄汁同煎至稠浊,加入白沙蜜,武火收膏。此膏具有开心益智、发白返黑、齿落更生、辟谷延年之功。服法:每次1匙,每日2次,开水化服。

◎ 天冬膏:天冬500克,蜂蜜300毫升。将鲜天冬去皮及根须,捣碎,用洁净的细布绞取汁液,过滤,放锅内,置武火上烧沸,再改用文火熬至稠黏状即成。天冬膏能去积聚风痰、补肺、疗咳嗽失血、润五脏,是中老年人平时保健佳品。

◎ 菊花延龄膏:鲜杭菊花瓣500克,用水熬透,共煎3次,去渣,文火煎成浓汁,加炼蜜250克,收膏。古人认为,菊花“主头眩,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此膏能明目清肝,治老年目昏、视物模糊尤效,对防治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亦多裨益。用法:每次2匙,每日2次,开水化服。

◎ 二至膏:女贞子、旱莲草各250克,红糖500克。将旱莲草、女贞子用冷清水浸泡透发,2小时后加热煎煮,滤汁,如此者煎3次。合并药液,以文火煎熬浓缩,至较稠黏时,加入事先溶化好的红糖,炼熬至滴水成珠时即可。每次2匙,每日2次,温开水冲化,空腹食用。功效:补益肝肾、滋养阴血。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目眩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牙齿松动、健忘早衰等症。

需要说明的是,膏滋并非人人皆宜,因其味甘滋腻,易碍脾胃,所以气虚痰湿素盛者不宜服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